汉景帝七国之乱,西汉汉景帝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发生在哪七国?
西汉景帝时期发生七国之乱,七国分别是:吴国、楚国、赵国、济南国、淄川国、胶西国、胶东国。
七国之乱是哪个朝代发生的 七国之乱是什么朝代发生的
1、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2、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七国之乱是谁平定
“七国之乱”是汉将周亚夫平定的。周亚夫(?-前143年),沛郡丰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丞相,太尉周勃的次子。
汉文帝时,任河内守,封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任将军,驻军细柳营(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备匈奴。治军严谨,迁中尉。文帝临死时嘱咐太子,如即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将兵。及汉景帝即位,为车骑将军。景帝前元三年(前154),以太尉身份率军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五年后,迁丞相。后因谏废栗太子刘荣等诸事触犯景帝,梁孝王又数言其短,致遭猜忌。后元元年(前143),其子被人告发盗买官器。因受牵连,召诣廷尉,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汉景帝时期为什么会爆发七国之乱?其原因是什么?
汉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汉景帝当时实现了削藩令,这一制度从根本上来看,直接损害了诸侯的地方利益,也引起了诸侯王和中央集权的权利抗争,所以当时的藩王就以吴王刘濞为首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想要夺取帝王之位,引发了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的主要背景是在秦末年间,刘邦为了巩固实力,所以就沿用了分封制,分封了很多的异姓诸侯王,这让这些诸侯王的地位非常的高,也对中央集权产生了极大的障碍。之后汉文帝继位之后,采取的是将大国分为小国的政策,可是到了汉景帝刘启时期中央和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就有了激化,所以当时在臣子晁错的建议下,汉景帝也采取了削藩行动,这一行动也引起藩王的反抗也让西汉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正式开始。一场七国之乱,将近三年的时间,就让汉景帝获得了绝对的胜利,除了保留楚国之外,其他的六国全部被废除。
七国之乱当中的藩王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这7个国家在最开始就已经缺少了支持的力量,在军事行动上是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当中。而且七国之乱当中的这些藩王们直接对抗中央是缺乏合法性的,再加上当时藩王的领导者刘濞和汉景帝是有争执,所以这一场战争看似非常的正义,难免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个人恩怨。与此同时当时刘濞为了保证自己能够获得胜利,还联络了匈奴,准备里应外合,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这场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改变,看似非常的浩大,但其实在政治上是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
最后在七国之乱这场战争平息之后,诸侯王的势力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让中央集权的政治力量大大加强。
七国之乱的起因是什么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导致各诸侯王联合反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国之乱的起因,希望大家喜欢!
七国之乱原因
西汉景帝初年,同是刘姓的诸侯王因为不满中央削弱地方势力的做法,打着“诛晁错,清君侧”旗帜开始了实际上的叛乱行动,史称七国之乱,或是七王之乱,最后被周亚夫率领的汉军和刘武据守的梁国军队一同消灭了。
有说引发七国之乱的就是当年发生在长安宫中的奕棋事件。汉文帝时候,年幼的吴王长子刘贤来到长安,陪同太子刘启也就是日后的汉景帝玩耍。一日两小儿在 下棋 ,那刘贤为了赢棋对刘启态度不恭顺,被刘启拿棋盘砸死了。刘贤的尸体被运回吴王刘濞那里,但是刘濞说 天下 都是刘家,就葬在死去的地方,于是又被运回长安。吴王刘濞自此对朝廷怀恨在心,最后借削藩一事,起兵反叛朝廷。
事实上七国之乱远没有这么简单,这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矛盾日益严重激化的后果。早在汉高祖时期,刘邦当年平了淮南王的叛乱后,东南广大的地方远离朝廷疏于管制,于是命同行的刘濞为王世代管辖此地。其他的刘姓诸侯王也都如此被封在各地,刘邦寄希望于同姓的子弟帮助皇帝共守天下。
在高祖和惠帝时期,因为各地的诸侯同中央的皇帝血缘亲近,所以的确起着共守天下的作用。但是到了汉文帝的时候,诸侯王们大多都已经历经三代了,同中央的那道亲情联系几乎没有了。反而是这些诸侯王,尤其是吴王凭借封地内丰厚的资源和人口,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和 军事 实力。
到了汉景帝时期,中央欲对诸侯的势力进行削弱从而加强中央集权,这必然使早已拥兵自重的诸侯王们无法接受,最后联合起兵来反抗中央王朝。
西汉七国之乱
因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看出了汉景帝因当下同姓诸侯国的势力过大,进而威胁到了中央的王朝而苦恼的事,所以他上疏《削藩策》建议汉景帝开始削弱各诸侯国的实力,从而加强王朝的权力。汉景帝也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但是这必然会遭到早已权力膨胀了的诸侯的反对,于是有了西汉时期著名的“七国之乱”。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在现今的扬州起兵,以“清君侧”为名义,向西进发同西面的楚君会合共同朝着长安奔去。会合后的吴楚两军是这次叛乱的主要军队,同时的齐王守在临淄不出,赵王则勾结匈奴意欲共进长安。
得知叛乱后的汉景帝开始准备出兵镇压一事,此时有人建议诛杀晁错以应付七国的“清君侧”之由。汉景帝批准了,于是倒霉的晁错被满门抄斩,晁错本人也被腰斩在东市。然而这并不能平息七国之乱,因为七位诸侯只是打着“清君侧”作为幌子而已,实际上要清的就是皇帝本人。最后汉景帝终于以晁错为代价,决心扫除七国。
吴楚等国的联合军队遭到了处在长安和东边诸侯国之间的梁国的顽强抵抗,虽然吴楚竭尽全力攻城,却始终不见成效。就在叛军攻打梁国的时候,周亚夫率领的汉军暗地里阻断了叛军的粮草供给。不久吴楚等国的联军因为粮草不足,士兵饥饿导致战力不足。于是被朝廷的军队大败,吴王率残军难逃到东越的境内,却反被越王杀死,献给汉朝,其他的诸王都像楚王一样自杀身亡。七国之乱也就此结束,汉王朝的中央集权也极大地增加了。
吴楚七国之乱打了多久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刚登基不久的景帝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开始对已经实力膨胀的诸侯王进行削弱。然而早已坐拥广袤土地和众多人口的诸侯王们不同意中央的削藩政策,于是有了起兵造反的征兆。
在中央朝廷有了削弱诸侯国的动向之后,早就觊觎皇位的吴王刘濞北上同胶西的刘昂密谋造反,说事后二人平分天下。同一时间,刘濞也派心腹到其他如楚、赵等国通信,告知起兵造反的事。由于七位诸侯王的利益一致,所以立马达成了协议。在景帝剥削了吴王的部分封地后,刘濞就诛杀了中央王朝在吴国设立的多为官员,并召集了青壮男丁三十余万,正式起兵。
当汉景帝得知吴王刘濞带头起兵造反消息后,还听取了袁盎的建议,诛杀了御史大夫晁错,试图以此来安抚打着“诛晁错,清君侧”旗号的刘濞等人。但是晁错是被诛杀了,吴王等诸侯王们并不罢兵,而是继续举兵西进。于是无奈的汉景帝派周亚夫为大将军,率领十万军队东下征讨叛军。
吴王刘濞的三十万军队同楚王、胶西王等诸侯王的军队会合后,立马增至五十万,在军队数量上远远压倒中央朝廷。但是叛军在梁国境内遇到了抵抗,吴王刘濞采取了错误的战术,在梁国费时费力攻打城池。这被绕后的周亚夫抓住机会,切断了叛军的粮草,并同梁国守军合力击败了叛军。吴王刘濞逃到东越境内,但是被越王诛杀,并将头颅献给了汉朝。其他诸侯王们也都无一例外地自杀身亡。七国之乱就此结束,周亚夫率领军队前前后后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声势浩大的叛乱。
猜你喜欢:
1. 酎金夺爵的历史背景介绍
2. 汉武帝杀窦婴的三点原因
3. 吴楚七国之乱的历史事件介绍
4. 2016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5. 吴楚七国之乱为什么会失败
秦汉历史之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西汉汉景帝时,吴、楚等七个分封国对中央政权的叛乱。
汉景帝继位之后,中央专制皇权与地方同姓王诸侯国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汉景帝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他采取了晁错提出的“削藩策”,先后削去一些王国的封地。这一措施激起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一些诸侯王的强烈反对。
吴王刘濞(汉高祖刘邦的侄子),打出“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串通胶西的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起兵叛乱。汉景帝派出太尉周亚夫、大将窦婴等分头率军抵御。当时曾经做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建议汉景帝诛杀晁错,恢复诸侯国的封地,以换取七国罢兵。汉景帝在形势突变,仓促无措的情况下,处死了晁错。希望换得诸侯国的归顺。但是吴王刘濞拒绝接受朝廷的诏书,宣布自立为皇帝,号称“东帝”。
在这样的形势下,汉景帝决心武力平叛,命令周亚夫率兵进军河南,打击势力最大的吴、楚两军。周亚夫驻军昌邑坚守不战,以轻骑兵插入敌后,断绝了吴军的粮草。吴军断绝粮草之后,军心大乱,士兵纷纷叛逃。
周亚夫率兵进行追击,吴军溃败,吴王刘濞逃到东越地带,被越国人杀死。楚王刘戊和其余各王,也因为兵败自杀或者被杀。历时三个月的吴楚等七国之乱被朝廷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