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死得多惨,黄巢死后

麦兜
麦兜 2023-10-19 11:30:02

写下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结局如何呢?

黄巢,在历史上出名是有两大值得称道的地方,第一是魄力惊人,面对大唐朝廷,跟随王仙芝起而造反;二是诗文写得不错,他那一首《不第后赋菊》,充满了无尽的气势: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就是这么一个文物双全的人物,最后领导的起义还是失败了,有人说,失败后的黄巢很快就死了了,也有人说黄巢出家了,最后到底是哪一种结果呢?

《新唐书》、《旧唐书》等正史,说黄巢是被杀

一般来说,考量历史,首先是看正史,黄巢在正史当中,是兵败后很快就死了,一说是被自己的外甥林言杀了,一说是自杀了(新唐书是黄巢自杀)。

《旧唐书黄巢传》:巢将林言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首,并妻子皆送徐州。

这意思很明显,黄巢是被他的手下将令林言所杀,同时还杀了黄巢的两个弟弟,总共有七个人。然后,林言带着尸首,押着黄巢的妻子送往了唐朝的管辖地徐州。

林言,其实是黄巢的外甥,从旧唐书来看,这个既是下属,又是外甥的林言是个心狠手辣的人。

《新唐书黄巢传》记载,“巢计蹙,谓林言曰:若取吾首献天子,可得富贵,毋为他人利。言,巢甥也,不忍;巢乃自刎。”

这话什么意思呢?说黄巢蹙着眉头,对外甥林言说,你杀了我,拿着我的人头去献给唐朝皇帝,你可以得到富贵的,别让其他人占了便宜。林言不干,于是黄巢自杀。

看来黄巢不错,就算死,也讲究一个“肥水不留外人田”。在新唐书里,看来是为林言平反了。

后来的一些史籍《资治通鉴》等,纷纷说明黄巢是被林言杀死。

那么,黄巢是不是当时就死了,是不是被林言杀死的?

《五代乱离记》、《贵耳集》等书籍,认为黄巢出家为僧

不同于正史,还有些书籍,纷纷说明黄巢只是出家了,并没有失败后当时就死。

这里面最出名,而且很有道理的,就是唐朝末期陶谷在《五代乱离记》的记载:“黄巢遁免,后祝发为浮屠,有诗云: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

这证据看起来非常靠谱,这段黄巢的诗文,说明了黄巢前三十年在世俗生活中,脚不沾地,要么为了富贵拼命做个贩卖私盐的商人,要么为了起义四处奔波。三十年后,看破红尘,开始了平凡的僧侣生活。

有人说了,诗文能代表什么?难道别人就不能模仿他的风格做一首吗?

话是对的,道理也是对的,不着急,我们再看看其它的证据。

张端义在《贵耳集》记载:“黄巢后为缁徒,曾主大刹,禅道为丛林推重,临入寂时,指脚下有黄巢两字。”

张端义是南宋人,估计这个记载是他根据民间传说和查阅相关资料所得,不管出处是什么,意思只有一个,黄巢没有被杀死,是当和尚圆寂的。

黄巢最后怎么死的?黄巢结局如何?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其实黄巢的出身并不算清贫,他生于盐商家庭,从小就有很好的学习环境,据说黄巢五岁时就能对诗。黄巢的《不第后赋菊》相信很多朋友应该都有看过,只是黄巢成年后多次参加科举却屡屡碰壁。后来关东发生干旱,百姓还被逼迫缴纳税费,黄巢决定响应王仙芝起义。但唐末农民起义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而黄巢的死因一直是个谜,恐怕很难会有一个准确答案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得不说,这首黄巢的诗可谓是气势十足、睥睨天下。

黄巢同样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的人说他是杀人狂魔,丧失人性,以人为食,而有的人却赞赏他敢于抗争,是中国农民起义中的几个关键人物。确实黄巢虽然最后的结局是失败了,但是他所达到的成就少有人及,就连大名鼎鼎的宋江也只是"他日若得凌云志"才敢笑黄巢不丈夫。但是如此人物,最后结果却少有人知。

史书上说,他被自己的侄子给砍死了,脑袋都被割了下来。但问题是,这个脑袋拿到唐王朝前面时,可以想象的是已经高度腐朽,彻底认不出来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黄巢的脑袋

那么黄巢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下场呢

说起这黄巢黄老四,也可算是个富贵人家出身,家里上数好几代全是贩私盐的,在古代贩私盐利润可是非常之高,按道理说黄巢家里干了好几代这生意,人脉路子是都已经铺好了,黄巢安安稳稳做个私盐贩子就行了,但是人家黄巢四岁的时候随口作了一首诗,这可就把家里长辈给惊着了,这么多年,难道咱这大老粗家族要出一个文化人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代对读书有功名这件事还是看得挺重的,你家里再有钱没有有功名的读书人,你就是个暴发户,没有社会地位,没人瞧得起你。所以整个黄家请最好的老师给黄巢补课,势必要黄巢考取一个功名,没曾想这样一考就是二十多年,考了三次,一次没中。

黄巢写下了文章开头这首著名的诗后,低头长叹一声,回家干起了祖传的贩私盐生意。

公元874年,全国水旱频发,秋粮颗粒无收。但唐懿宗以来"用兵不息,赋敛愈重"的政策,各州县不敢上报灾情,继续摊派收税,导致民不聊生。民众饭都吃不上了,谁还吃盐私盐贩子们干不下去了,一群亡命之徒还怕什么。于是身为私盐贩子王仙芝造反了。

他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他的起义军号称草军。这时候黄巢心里就有点痒痒了,到了公元875年,王仙芝的部队打到曹州(菏泽),每天蹲在村口等义军的黄巢激动得不得了。他立马散尽家财,带着子侄八人以及募得数千人加入王仙芝的部队。

这一年,黄巢55岁。而后来王仙芝想被招安,但是黄巢没给个官职,再加上之前的屡次不中,黄巢不同意,还跟王仙芝打了一架,整个起义军就知道了这件事,很多人跟着也附和黄巢。手下人都不同意,王仙芝没办法只能接着造反。

过了两年王仙芝死了,黄巢被义军推举成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一代杀人大魔王就此崛起,从安徽打到福建又从福建打到湖南,整整十二个省,大半个唐朝被黄巢搅得乱七八糟。

六十岁那年黄巢攻破长安城,立国号"大齐",称帝后的黄巢大赦天下,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员及皇室宗亲杀无赦,以报当年科举之仇。

公元883年,黄巢最倚仗的部下朱温投降了唐朝,在唐将李克用的进攻下,黄巢撤出长安城。

公元884年,黄巢兵败狼虎谷(今山东济南莱芜),后下落不明,虽说史料记载已经被斩首,但是由于头颅腐朽,所以有许多其他说法。

有一个说法跟李自成的段子很近似,说五代十国期间,洛阳有一个高僧,叫翠微禅师,是一个大刹的住持。他圆寂的时分,指了指脚下,脚下有两个字,黄巢。所以有人说黄巢当和尚去了。

后边又有许多人说见过黄巢本人。还有人说黄巢在兵败后自杀了。

我觉得黄巢自杀的可能性比较大,在被唐王朝数次不取,而后造反成功称帝,但是又被赶出长安,四处而逃。最后普天之下竟然没有安身之地,人生大起大落自然承受不了这个打击,自杀身亡后,才被手下割下首级拿去唐王朝领赏。这样似乎两方面能够对得上。

10万大军幸存千人,黄巢兵败野狼谷下场有多惨?

黄巢领导的农民运动战火纷飞数十年,有效地打击了盛极一时的唐朝。黄巢建立大齐政权后,一改之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威风形象,既没有出台什么改革措施,以稳定人心,也没有及时出兵,乘胜追击望风而逃的唐僖宗,更没有消灭关中附近的禁军,以致给了唐朝廷难的喘息机会。

黄巢虽然称帝,基本上局限于长安一隅之地。当唐朝逐路大军云集长安,向农民军发起总攻时,形势便急转直下,历时三年的大齐政权也就很快瓦解了。俗话说“兵败如山倒”,尤其是黄巢的最后仪兵败野狼谷,10万大军幸存千人,数十妻妾尽为醉杀。今天就为大家讲讲黄巢起义。

关于黄巢,《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都差不多。黄巢这个人家里祖辈是盐商,家庭条件应该不差。黄巢这个人文武双全,善于骑马射箭,什么史传经书都粗略的读过。黄巢屡次参加进士科举考试都没考上,但黄巢的诗绝对好。简单提两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就黄巢落榜的时候写的。

当时的大环境,全国各地连年发生水旱灾,秋季的庄稼几乎没有,冬季蔬菜太少,再加上繁重的苛捐杂税,老百姓更是难上加难。濮州的名盗王仙织便开始叛乱,黄巢就加入了王仙织的队伍。在几个月时间内,跟随黄巢的队伍达数万人。

从黄巢加入王仙织的农民起义以后,黄巢起义七年浴血奋战,才在长安建立政权,黄巢带领的起义军,先后渡过黄河两次、长江四次,唐军的防线屡次被突破,唐朝对起义军想采取“怀柔政策”,对待起义军,被黄巢拒绝。黄巢大军虽然一路势如破竹,可惜的是并没有建立稳定根据地。

广明元年(880年)12月,黄巢占领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齐”。黄巢当了皇帝后,开始了花天酒地的享乐生活。上行下效,农民军将领们在得到高官厚禄后,也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不思进取。唐朝当然不甘心,召集军队开始围攻黄巢的势力范围。当时黄巢的势力范围,东到华州,西到周至。南到蓝田,北到同州。

黄巢在长安被围住,但是黄巢的形势并不是很差。各地勤王的军队对于黄巢的威胁并不是很大。首先,节度使都有保存实力的想法,都不想吃亏,作战的时候都是应付。其次,各地节度使的协调问题,藩镇都是一方节度,没有一个能服众的统帅,很难统一行动。不仅黄巢遇见了粮草问题,各地勤王的军队也遇到了这个问题,黄巢的起义军缺粮更严重一些,但是还能坚持。

中和元年(881年)4月,官军已经完成对反攻长安的部署:前朔方节度使唐弘夫率军屯渭北,河中留后,王重荣屯沙苑,义武节度使王处存屯渭桥,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屯武功,凤翔节度使郑畋屯周至,形势似乎对起义军极为不利。从881年到882年上半年,在与官军的一些列战斗中,起义军胜多负少。

到了882年的下半年,起义军的形势变得严峻,朱温投降官军,以前归顺夏州节度使、河中节度使、忠武节度使、平卢节度使相继又归附唐朝。即便是这样,官军依然无法打破僵局。但是李克用的出场改变了战场局势。

882年,十一月,李克用率步骑3.5万经岚州、石州直趋河中。李克用的加入瞬间扭转了局势,起义军多次与李克用交战,多次战败。883年四月,黄巢率军退出长安,经蓝田进入商山,进入河南,唐朝在农民军撤出关中后,错误地估计形势,以为农民军所剩无几,任用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让他率领回到山西,任命朱温为宣武节度使,继续镇压农民军。

黄巢撤出长安时,还有十五万大军,实力仍然很强,到了河南,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战败投降。起义军接着进攻陈州,进展不顺,大将战死。黄巢大怒,把陈州围得水泄不通。唐朝的陈州刺史赵犨也很厉害,最后黄巢和赵犨在陈州耗下去。

中和四年(884年)正月,唐朝再度向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求救。二月,李克用率兵五万出天井关,准备经河阳渡过黄河。河阳节度使诸葛爽不想让李克用经过自己地盘,就借口黄河渡桥尚未修缮完毕,拒绝其经过。李克用只好从蒲州、陕州渡过黄河,三月才进入河南。

李克用进入河南以后,黄巢就下令撤围了,围困多达300天的陈州。到了五月黄巢率军围攻朱温老巢汴州,当时带过去精兵几百人,实力不够强,只好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一来,黄巢又赶紧跑不过还是被追上。手下名将李谠、霍存、葛从周、张归霸、张归厚等人投降了朱温。

黄巢最重要的助手尚让,率残部投降了感化军节度使时溥,黄巢此时只剩下一千多人,就往老家山东方向跑,时溥派大将李师悦和黄巢曾经的亲密战友尚让率一万多人追击黄巢,黄巢一千多人没有了斗志。884年6月17日,黄巢在狼虎谷自尽。

中和四年(884年),秋七月,唐僖宗在大玄楼举行受俘仪式。时溥献上黄巢的首级,另外还有黄巢妻妾十来个人。唐僖宗问,《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十六》记载:“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意思是:你们都是显贵人家的子女,世代蒙受国家的恩惠,为什么从贼。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十六》:“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居首的女子回答:“贼寇逞凶叛逆,国家以百万,不守宗庙,播升任巴郡、蜀郡;如今皇帝以抵抗不住贼责备一个女人,设置公卿大臣将帅在什么地方吗?”

唐僖宗没有继续问,立刻命人将黄巢妻妾全部处死。临刑前,执法人员可怜这些妇女,让她们喝醉后再行刑,黄巢的妻妾们争相抢夺酒水,不久在醉卧中受死,独居首的女子不哭也不醉,从容就死。黄巢起义军,瓦解了唐朝同治,使得唐王朝名存实亡。

吃人都不带不吐骨头的黄巢,到底有多残暴?

吃人都不带吐骨头的黄巢残忍到什么程度呢。他可以把活生生的人舂死,然后连骨头一起吃掉,拿人肉来做军粮,残暴程度可想而知。

黄巢起义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次起义行为,黄巢是曹州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他家里是做贩卖私盐的营生,很有钱,黄巢从小就很有才华,对于剑术,还有骑马射箭都很在行,但是长大以后的黄巢参加了几次科考,最后都失败了,后来因为大旱,百姓们颗粒无收,而朝廷又不管,于是最后就发生了暴乱,而黄巢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他的革命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黄巢到底有多么的残暴。

第一,黄巢所过之处,生人几尽。

一开始的时候,黄巢说自己本身也是一个百姓,所以他不会像李氏王朝那样,对百姓不管不顾,并且告诉人们,不用害怕,好好的生活。后来黄巢称帝,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号“大齐”,可是好景不长,仅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被唐朝的军队给推翻了,而在这四个月里,他给长安的百姓带来的是噩梦。

第二,黄巢军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一开始话说的很好听,可是没有几天就原形毕露了,他们到处作恶,烧杀抢掠,奸淫掳掠,一时间长安城内怨声载道,后来黄巢被赶出长安,但是没多长时间,他又再次卷土重来了,而这一次的黄巢彻底的撕下了他的伪装面具,让长安城内血流成河,长安的百姓们都逃跑了,黄巢守着一座空城。

而这个时候,更加惨绝人寰的一幕开始了。城内抓不到人,他们开始去城外捕杀百姓,抓回来的人活生生的舂死,连骨头带肉一起舂碎,以作军粮,供军队食用。附近的百姓吃完以后,他们又去周边的州府捕杀百姓,杀人吃肉。

黄巢在起义过程中都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情?

从古至今,王朝的兴衰,人民的反抗,催生了许多起义,黄巢起义就是其中一个,而黄巢起义在众多起义中是被誉为是最骇人听闻的起义之一。

起义多为反抗暴政为起因,那为何黄巢起义要用骇人听闻一词来形容呢?他和他的军队到底干了哪些事呢?

一、杀人屠城

黄巢这个人,历史上他有着“夺命书生”“杀人魔王”的称号,而从他的这些称号可以看出,他十分的喜好杀人。

在他年轻时,因为生活所迫,加上对唐室王朝的不满,曾写下过一首名叫《不第后赋菊》的诗,诗中写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中充满了阴冷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黄巢这个人是一个充满杀意之人。

想想看,一支起义军由这样一个人作为统帅,后果可想而知,之后黄巢起义军也将黄巢的残暴弑杀的性格完美的诠释了出来,四处犯下惨无人道的屠杀罪行。

那么黄巢起义军在黄巢带领的起义过程中到底杀了多少人呢?起义之初,黄巢军攻克广州,进行了第一次屠城。在阿拉伯人的《见闻录》中这样记载当时的状况,黄巢攻克广州后,纵容士兵刻意杀人,多数外邦友人被屠杀,死亡人数多达12万之多。

后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长安城中多数商贾士人被劫掠,大部分原唐朝官员被杀害。

因为黄巢军因滥杀无辜,不得人心。他们在知道有平民帮助唐军抵抗后,又命令部下大肆屠杀长安百姓,当时的长安城中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更为可恨的是,在当时黄巢军中竟然将这次屠城戏称为“洗城”,可见之丧尽天良。在《秦妇吟》中这样记载当时长安城中的的悲惨境况“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人神共愤,黄巢起义军杀人成性这一行为说之丧尽天良也不为过。

二、以人为食

不过先予以说明,对于黄巢起义军以人为食的行为的说法是存在争议的。希望大家以理性的角度去看待。

据说黄巢军后期因为不得民心,残暴无比,很快便失去大部分领土,最后被唐军包围在陈州,而且军队粮草严重不足,陷入绝境之中。

这时黄巢军中便有人提出以人为食的建议,据说当时还专门让工匠设计制造出了几百台用来搅碎人体的机器,历史上称其为“舂磨砦”。

他们将俘虏,甚至周边县城无辜的百姓活生生的扔进机器里,活活搅碎,然后进行加工,制作成肉饼,再发放给士兵,充当军粮,用来保证粮草的正常供给。

在当时,黄巢甚至还颁布了所谓的“食人法”,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骇人听闻,空前绝后的。历史上对黄巢军队以人为食的行为也有一些记载描述

这在《资治通鉴第二二五卷》有记载为:“巢益怒,营于州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黄巢围陈州几三百日……”

反唐起义第一将黄巢,他是如何死的?

关于黄巢的败亡。

1、 不得人心

黄巢势力增大,一方面是因为唐廷内部对于剿匪意见不一,另一方面的是地方军阀相互扯皮。这才导致黄巢最终攻克了长安。

但进入长安后的黄巢,暴露出掠夺的本性,“各出大掠,焚市肆,杀人满街”,长安居民遭遇了地狱般的恐怖。烧杀抢掠无所不作,这样的军队怎能得到人们的支持?

2、 不思进取

黄巢占领长安后,手下日夜杀人掠物,享乐至上,在还没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情况下就称帝了,似乎是报复唐廷。就进城的几日后,黄巢在含元殿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3、 孤军作战

这是黄巢败亡的最根本原因。此时的黄巢,只是长安周围地区的“皇帝”,其势力范围东不出同州、华州、西不过兴平。长安很快就成了孤城,粮饷很快就成了问题,而逃到蜀地的唐僖宗号召勤王。于是,沙陀李克用与河中、易定、忠武三道唐军合兵击败黄巢军队,而部将朱温以同州(今陕西大荔)向唐廷投降。黄巢大势已去。

那么黄巢到底怎么死的?

逃出长安的黄巢四处打游击,直到弹尽粮绝。关于他的死也有几种说法。

其一,《新唐书》所载黄巢死于自刎,黄巢兵败狼虎谷后,穷途末路之下,对他的外甥林言说,你可以拿我的头颅去换取荣华富贵,而林言不忍杀害黄巢,于是黄巢自刎而死。

其二,《旧唐书》的记载黄巢死于自我处决。

其三,在后世的考证发现一份《肃州报告黄巢战败等情况残卷中》,明白无误地记载着黄巢兵败的死因,上面写道:“其草贼黄巢被尚让杀却,于西川进头。”也就是说黄巢被手下尚让所杀。

其四,宋代文人笔记《邵氏闻见后录》说黄巢最后出家了(类似于李自成),而《南部新书》又说黄巢躲在一个翁姓村民家中,最后死在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