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牧没死,如果李牧没有被赵王杀害

麦兜
麦兜 2023-10-13 19:06:01

如果赵国李牧不死,赵国有希望打败秦国吗?

如果说李牧不死,赵国取得几场乃至十几场战争的胜利我认为都是可能的,但是赵国最终打败秦国是不可能的。赵国长平之战惨败于秦国就定下了之后的基调,后续的赵国基本就已经剩下挣扎求生的节奏,而基本失去的翻身的可能。之所以赵国长平之战惨败于秦国,其实也是侧面反应了赵国当时综合国力弱于秦国。

赵国进行的改革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这是一场着重于军事方面的改革,它将赵国原本就强势的军事实力提升了一个档次。而在赵国本身存在的政治、经济、法治、农业生产等相关方面并未作出相应地方措施来改善,赵国仅仅依靠其超强的军事实力在进行武力扩张,无形之中会使得其本身就很羸弱的农业生产支撑不住庞大的军事开销。也就是赵国长时间的东征西讨只不过是热热闹闹而已,他本身的综合国力未得到显著的提高,反而使得自己陷入国库空虚的窘境。

长平之战一战中就暴露出来赵国国力不行的缺陷,本身赵国的邯郸距离上党郡比咸阳近的多,但是赵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率先坚持不住了,自己主动出击才会陷入被动。而秦国距离上党山高路远,却能依靠其雄厚的综合国力熬到最后,这强大的综合国力早在当时商鞅变法之时就已经定下了基调,商鞅变法在军事、农业、法治、军事等发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借助变法使得秦民好战之风得到充分的发挥,虎狼之师因此而成。在赵国败于秦国之后,李牧的存在也只能是维持赵国苟延残喘而已。赵王迁时代的赵国,已经是到了赵国最艰难的时刻,面临内忧外患。秦国当时国富民强,就算不和赵国打,拖都会将赵国拖死,这是一个人不能改变的,因而可以讲,及时李牧不死赵国依旧是不可能最终战胜秦国。

赵国为何名将众多

个人认为是由于赵国身处的地理环境有关,赵国地处中原与游牧民族连接交汇之处,在长期的生活与游牧民族的斗争的过程中深受当时游牧民族的影响。崇尚武力,民风彪悍已成为赵国国民的标签,燕赵自古以来多慷慨悲昂之士,在长期这种环境之下,赵国名将因而就会多一些。

时针结语

简单的说几句李牧,李牧之死与其说是他自己的悲哀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赵王迁在当时那种环境之下已经到了草木借兵的程度,而赵国自古以来就是政变频发,加上前不久老将廉颇的冲冠一怒,率兵反叛更加使得赵王与大将之间毫无信任可言。而李牧又恰恰是一个自信的近乎执拗的人,在这种情况之下,赵王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杀害李牧。李牧的死亡之是加速了赵国的灭亡,但是李牧不管生与死都不会阻止影响到赵国的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赵国名将李牧倘若不死,秦国还能顺利统一六国吗?

1、我国古代的战国时期,赵国在被秦朝灭掉之前,曾有一位名将李牧,抵挡过秦国多次进攻。但是从客观角度看,李牧如若不死,也很难阻挡秦国统一六国的脚步,即便他可能会影响秦统一六国的节奏。

2、秦统一六国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战国后期,秦国在战国七雄中拥有基本最为先进的生产关系,能够与当时的生产力相匹配。在内政方面,秦国商鞅变法之后,法家思想在多位秦王的治下承袭了下来,执行的过程中,秦国对内统治方面相对其他六国而言赏罚分明,更容易凝聚人心;经济方面,秦国坐拥关中之地,同时在修建部分重要水渠之后,农业发展更为有利,为耕战提供了较强的物质保障,同时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得六国进攻秦国较为不易;军事方面,秦军拥有相对更强的军事科技,且秦军经过多年征战,相对战斗力更强。因此,秦统一六国的大趋势,并不会因为赵国将领李牧的出现而有大方向上的改变。

3、反观李牧所在的赵国,赵王相对而言较为昏庸,内政方面奸臣频出,经济方面赵国所处的河北地区在春秋战国连年战争后受损更为严重,能给赵国提供物质保障能力相对偏弱。因此,即便赵国出现了李牧这样的名将,也很难在历史中发挥利挽狂澜的作用,最多只能让赵国苟延残喘。毕竟,我国古代时期的统一战争,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几个方面的综合因素,而在这几方面赵国显然不及秦国。因此,即便李牧不死,赵国也不可能替代秦国,起到统一六国的作用。

4、同样,秦赵两国之外的其他五个国家,君王整体资质和内政治理方面也相对平庸,割据一方尚可,统一天下是基本难以实现。因而,一旦秦国发起灭六国的统一战争,赵、燕、楚、魏、韩、齐等国也只有招架之力,被秦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李牧不死秦国能灭赵国么?

李牧会迟滞赵国的灭亡时间,但不能阻止赵国的灭亡。赵国的灭亡是天灾人祸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之前说过不应该过分夸大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仅从一方面举个例子,一个社会中英雄人物和普通人的关系就像1和0的关系一样,要想这个数字变大二者缺一不可,比如000实质还是0,而前面加个1就不一样了。

李牧作为一个将军,只看从军事方面来看的话他就是这个1,而作为士兵的0早在长平之战就被秦国抹去了。所以秦赵两国的军事实力对比在长平之战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之后赵国国力急剧下降,再也不能组织大规模的军队主动攻打秦国了,后期赵国基本都处于防御战的状态。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李牧的军事指挥能力和谋略几千年来从未受到人们的质疑,他一生作战屡次重创敌人而未尝败北,但当时李牧接手的赵国已经日博西山,长平之战40万降卒的被杀使赵国军事力量受到毁灭性打击,与此同时赵国朝廷上也是奸臣当道,赵王近臣郭开收受秦国贿赂,大肆诋毁李牧与秦国暗中勾结,离间君臣关系,使赵王逐渐丧失了对李牧的信任,而这个郭开后来又忽悠赵王说廉颇领不了兵,使赵国丧失了两个当世名将。

天灾又带了人祸,公元前229年赵国代地发生了地震,加上连年战争,造成了大面积饥荒,使原本孱弱的国力进一步衰弱,此时的赵王也是昏招频出,自毁长城,人心离散,哪有不被灭国的道理。

在看看当时的秦国,商鞅变法后国力迅速上升,明君贤臣上下一心,秦王嬴政对领兵在外的武将给与了极大的信任,个个都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这和赵国乌烟瘴气的朝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所以就算李牧没有被冤杀也没法挽救赵国的颓势了。

李牧如若不死赵国还会灭亡吗?

大家都知道,长平之战后,秦将白起坑杀赵国士卒40万,对于当时的人口来说,相当于赵国一半以上的青壮年男子,赵国难以再征集足够的士卒来抵抗秦军。李牧自己原来部署仅精兵十万,与秦的战争中,虽然胜多负少,但是自己也受损严重,以至于后来形成战略僵局,赵国已承受不起损失。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奋六世之余烈,不断鲸吞蚕食山东诸国,领土广袤,人丁兴旺,国力强盛,与秦相比,赵国领土和人口不及秦的一半,又逢灾年,食不果腹。将领方面,战国末期的秦国有著名的王翦父子,蒙恬兄弟,李信等,而当时的赵国廉颇老矣,著名的大将仅剩李牧。

因此,即使李牧不死,赵国也会灭亡的,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欢迎大家积极评论,发表高见,如果喜欢历史,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津城沐雨”,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私信我。

然而一人之力终究是有限的,所以即便李牧个人再有能力,也还是无法拯救那已经病入膏荒的赵国——自经过长平之战的折损后,赵国百年来积累的精华便己丧失殆尽。从此以后赵国再也没有了和秦国对抗的资本,所以在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攻击时,赵国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

更为严重的是:在如此危急存亡的关头,赵国的最后一个国君赵迁,还是位昏瞆不明、忠奸不辩、喜谄厌谏的庸主,他宠信奸臣郭开,疏远贤臣良将。导致赵国的衰竭之势再也没有挽救的机会了,在赵国国弊民疲军弱的现实之下,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住秦国的虎狼之师呢?所以在秦军的碾压之下,赵国的灭亡已成定局,是注定无法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