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为何喜欢武则天,李治到底喜不喜欢武则天

麦兜
麦兜 2023-10-11 16:48:02

李治为什么独爱武则天?

可能是因为李治的性格中有一些怯懦、优柔寡断,而在武则天的身上,李治看到了果敢、精明、智慧的武则天,性格上的不同,更加增加了李治对武则天的好感。

也有可能是武则天一直陪伴在李治的身边,尽管当时李治没有什么实权,权力大多集中在长孙无忌的手中,但是武则天还是帮助李治拉拢官员,培植自己的势力,他们就像患难夫妻一样,一起经历了很多很多,这在无形之中,李治给了武则天一份信任,同时,李治也愈加依赖武则天。

在李治八岁这一年,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去世了,对一个孩子而言,母亲的影响是很深刻的,而长孙皇后又是一个深明大义、勤俭节约的贤惠皇后,当李治遇到武则天,他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母亲的身影,温柔善良,内心的情愫不断积累,深深地被她吸引。

再加上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所以李世民对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当他遇到了一个温柔可人的武则天,就像感受到了温暖,自己陷入了其中。

李治为什么痴迷武则天

李治痴迷武则天,是因为李治性格优柔寡断,而武则天善决断,再加上武则天聪慧,善于笼络人心,知道怎么迎合李治,所以很快独占了李治的宠爱。

武曌,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后世纪念:

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弘道元年(683年),武则天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神龙二年(706年),武则天葬入乾陵。

乾陵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墓前有两块碑,一块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则天的题词;另一块是武则天的无字墓碑。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治为什么痴迷武则天?

与爱情无关,政治上的需求。

这其实是李治的政治需要,李治的性格比较懦弱,毫无主见,属於那种依附性的人格。而“帝制时代”是家国不分的,为防皇权旁落,懦弱的皇帝往往依赖於内主,我认为这才是唐高宗李治最终选择武则天为后的内在原因。

以李治的性格与能力根本就驾驭不了如长孙无忌那般的群臣,即便其依赖於其他臣僚搬倒了长孙无忌,大权也仍会旁落到其他臣僚的手里。所以,为稳固皇权,性格懦弱的李治就必须要选择一位敢於决断,能够给自己以依赖的皇后。

扩展资料

李治的为政措施:

1、缓和矛盾

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使“贞观之治”出现危机,李治登基后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带就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再次尖锐。李治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

2、人事方面

即位之后,重用太宗旧臣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颇有贞观之治之遗风。永徽二年(651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

李治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唐太宗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