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最惨烈的一战,秦灭六国最惨烈的一战是打齐国么
秦灭六国哪国最惨
齐国最惨。
比起灭其他五国,秦灭齐国可以说是最为省力,正所谓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秦国用糖衣炮弹狂轰齐相后胜,在后胜的劝说下,齐王建竟然就真的投降了,当然,也怪齐王建太过天真,秦国说给其封地五百里,他还真就信了,不过秦国答应给他五百里封地,却没说给他提供任何食物,最终竟然落得活活饿死的下场,可以说真的惨。
1、灭韩: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置颍川郡。
2、灭赵: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军王翦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置邯郸郡、钜鹿郡、太原郡。赵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到代城。
3、灭魏: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军王翦之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同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
4、灭楚: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都城寿春。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人复立昌平君为王。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置会稽郡,楚亡。
5、灭燕: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赵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秦始皇于代地设置雁门郡。
6、灭赵: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亡。
历史背景: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
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余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秦朝统一六国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叫什么?对秦有什么影响呢?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当属开始于公元前262年,结束于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了。
楔子-战神出世列国莫能当之
在长平之战爆发前的半个世纪,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实力已经日益壮大,由于新的秦法坚决执行军功爵制,打压旧贵族的势力,有功进爵有过必罚,让无数出身于平民阶层的年轻人看到了从军立功的希望。而白起就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从秦营里的一个无名小卒为起点,多次建立不朽功勋,并逐渐成长为秦国独当一面的上将军。
公元前293年,秦昭襄王嬴稷在位的第十二个年头,当时还只是左更(官职名)的白起亲自统帅秦国大军,在伊阙之战中对阵韩魏联军,24万联军士兵倒在了秦军的剑下,魏军统帅犀武被杀,韩军统帅暴鸢兵败逃跑,经此一役,韩国的精锐军队丧失殆尽,万般无奈之下韩釐王韩咎只得割让土地,以求得暂时的和平。
公元前292年,也就是伊阙之战后的第二年,挟战胜之威的秦国让白起挂帅再度东出,这一次秦昭襄王把目光投向了实力日益衰微的魏国,不到一年时间,魏国61座城池先后被纳入了秦国的版图,魏国在文侯、武侯时期夺得的土地几乎全部丢失,疆域日益萎缩,再也没有了曾为战国第一强国的霸气。
公元前280年,刚刚登上楚国王位的熊横一方面为了重新恢复楚国的霸主地位,另一方面也为了给客死在秦国的老爹楚怀王报仇,决定联络山东列国再谋合纵抗秦。秦昭襄王很快就得知了这一消息,决定再派白起为主将起兵伐楚。在白起的指挥下,楚军连战连败,不但汉水以北的大片土地被秦国占据,就连都城郢都也给丢了。楚国这个崛起于南方的老牌强国从此逐步沉沦,直到公元前223年被秦国灭亡。
韩、魏、楚三国都已不堪一击,而齐国在经历了乐毅五国伐齐后虽然后来复国,但国力也是大不如前,早早退出了一流强国的序列。至于齐国的老冤家燕国,由于即位不久的燕惠王听信谗言,将立下赫赫战功的乐毅替换,导致燕军惨败,不但成就了因为火牛阵而大放异彩的田单,也让燕昭王与乐毅苦心经营数十年的成果毁于一旦。
如此一来,放眼整个时代,能够抵挡秦国铁骑,抵挡战神白起的也就只剩下了一个国家——赵国。
胡服骑射-武灵王让赵国获得新生
韩魏赵三家瓜分了晋国后,新建立的赵国实力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大。论土地,三家中当属魏国面积最大;论资源,韩国拥有当时天下最大的宜阳铁山,能够打造最为精良的兵器,这也就是那句“天下强弓劲弩皆出于韩”的来源了。事实上,在立国之初的半个多世纪,赵国一直都生存格外艰难。甚至在魏惠王时期,赵国都城邯郸一度曾被魏国名将庞涓攻破,如果不是后来孙膑围魏救赵击败庞涓,那么赵国很可能会面临亡国的命运。此后,赵肃侯在位的24年时间里虽然也曾多次攻打魏国,但最终成效不大,多次伐魏无功而返。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因病去世,儿子赵雍登上君位,成为了赵国新的主人,这也就是后来威名远扬的赵武灵王,赵国的命运从此开始改写。
赵雍在实践中发现,中原人宽大的袖子在骑马打仗时非常碍事,远远没有胡人的服装穿起来方便,因此决定实行军制改革,打造出一支全新的军队,并想方设法取得了王叔赵成等元老派的认可,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事实上,经过改革后的赵国也确实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与匈奴、林胡等部落的战争中连战连捷。在肥义与楼缓等重臣的辅佐下,赵国国力大增,成为了当时唯一有资本与秦国抗衡的一流强国。
哪几场战争是秦国败的最惨的,出现过全军覆没的情况吗?
在很多不太懂历史的人眼中,秦国一直都是十分强大的国家,几乎没有败绩,可是,这怎么可能?
就算是到了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已经全面碾压山东六国的时候,在一扫六合的过程中,秦国也是惊险无比的,也不是说轻轻松松就灭掉了六国。
在秦国历史上,就有过三次惨败,甚至还被全歼过!
第一次惨败——秦晋崤之战
春秋中期,秦穆公即位后,任用贤良,国势日渐强盛,已经有了想取代晋国成为中原霸主的意愿,但是,想要取代晋国成为中原霸主,秦国必须东出!可是,这个时候晋国还是那个统一强盛的晋国,而非后来离心离德的三晋!
公元前六百二十八年,晋文公、郑文公纷纷去世,秦穆公不听大臣劝阻,执意要派出大军征讨郑国,而晋国为了维护中原霸主的地位,决心给秦国一记重拳,为了不给秦国防备的机会,晋国先是答应秦国借道的要求,让秦将孟明视率领秦国大军从容借道晋国,接着又在秦军返回秦国的必经之路——崤山设伏,准备围歼秦军。
后来,秦军征伐郑国的消息走漏,孟明视见事不可为,于是率领秦军准备返回秦国,在途径崤山之时,被晋军封锁了两端,秦军被围而歼之,孟明视仅以身免。
三年之后,知耻而后勇的孟明视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并且烧毁了船只,决意与晋军死战。在秦军将士的奋勇拼杀之下,晋国主力大军在王官被打败,孟明视见晋国无人敢战,便率军横扫晋国,又去到了他兵败之处,将当年战死在这的秦军将士的尸骨收敛,随后归国。
第二次惨败——秦魏第一次河西之战
秦国自穆公之后,便仿佛进入了一个死循环,时不时就会有政变发生,特别是到了秦灵公之后,嬴悼子夺位,公子嬴师隰被迫逃出秦国,这个时候的秦国国力衰弱,甚至还不如刚刚建国的魏国。
刚刚建立的魏国在魏文侯的率领之下,开始变法逐渐强大,全面碾压了秦国。
公元前四百一十九年,秦魏之间爆发战争,秦军败退,魏国开始进入秦国河西。
公元前四百一十三年,魏军攻入秦国河西腹地,秦军节节败退。
公元前四百零八年,魏军攻占洛阴,秦国河西之地全部落入魏国手中,秦军被迫退至洛水一线布防。
此后的近百年时间里,秦军败多胜少,这百年的时间堪称秦国的“屈辱史”,直到秦惠文王之时,秦军才再度收复了这些失地。
第三次惨败——秦灭楚之战
公元前二百五十五年,秦王政不采纳老成持重的名将王翦的建议,而是听从了年轻气盛的将领李信的建议,派出二十万大军,便准备进攻楚国。
李信率秦军主力进攻平舆,副将蒙武率偏师进攻寝地,均取得胜利,可是此时,楚国上将军项燕已率领楚国大军在城父以逸待劳,秦军久攻不下,被项燕一举击败,李信所部全军覆没,李信本人也只是在蒙武的掩护之下,仅以身免。
经此一败,秦王政不再对山东六国轻视,开始全力进攻,这才拿下了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