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当时那么弱是如何强大起来的,赵国是怎么衰败的
赵国是怎么迅速崛起的,有实力灭秦一统吗
主要是因为赵武灵王的能力,赵国北部大多是游牧民族的胡人。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长裤,上下马十分灵活方便,行动迅速。而赵国等中原国家的官兵都身穿长袍,盔甲笨重,行动很不方便。赵武灵五就想采用胡人的短衣、长裤,然后练习骑兵,这就是著名的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正式下令全国改穿胡人服装,他和王公臣们道首先穿起胡服。由于服在日常生活中做事很方便,所以很快就得到大家认可,在全国推广开来。赵武灵王看到改穿胡服的措施取得了成功,不久他就亲自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队装备。从胡服骑射的第二年起,赵国就逐渐强大起来。后来,不但打败了过去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还向北方开辟了千里疆域,到了公元前299年,赵国已是“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了。而赵武灵王向胡人学习来的这种短衣、长裤的史弟民族服装,以后就变成汉族服装的一部分,流传了下来。
长平之战后的赵国,是凭什么再次崛起的?
在中国历史上,长平之战是最早的战争。在这场战争后,赵括和白起两名大将对峙,白起找出赵括的弱点,针对这一弱点将赵括一网打尽,赵括纸上谈兵,急于求成,白起采取诱敌入线,进行分割包围,一股干劲打败赵括。这一仗,赵国死伤很大。之后的赵国为什么能再次崛起呢?靠的的是人才。
一、廉颇
赵国能够短暂崛起,短暂中兴,靠的是以下几点:赵国成功包围了燕国的首都和打败了燕国。占领了魏国的,齐国的疆域。面对秦国这个强盛的国家的多次进攻还坚守国家,而且成功了,还给秦国军队带来重创。这诸多事迹都与赵国的一个将领廉颇有关。很多人认识廉颇是初中课文上的廉颇负荆请罪,事实上廉颇还是一个军事才能十分优秀的将领,长平之战赵括的位置,实际是廉颇的。后来战争失败,赵国国王认识到了廉颇的才能,便起用了他。指挥廉颇去邯郸之战。在邯郸之战廉颇率领的军队打败秦国后,燕国却在赵国国力大伤时偷袭赵国,进攻赵国,没有成功。因此赵国再一次苟延残喘的存留下来。
二、李牧
相比于廉颇,李牧对赵国的作用更明显,做的贡献越大,是撑起一个赵国的良将,也有传闻说,只要李牧不死,赵国就不会灭亡,李牧也做到了这一点。在两次战争打完之后,李牧占领了齐国的领土,还在宜安之战把秦国军队重创,被封为武安君。可是赵王昏庸无能,容易听信谗言,在秦国的的挑拨离间下,把李牧杀害了。李牧多么贤德的一个人,就这样被杀害了。
如果赵王没有杀害李牧,那么赵国不会这么容易就被攻破,赵王把李牧杀害了,无疑是自毁前程,真是令人唏嘘。如果没有廉颇和李牧这两个人,赵国恐怕早已经灭亡了。
处于虚弱时的赵国为什么还能反击秦军?
赵国虽然虚弱,但是有其他战国帮忙,以守带攻最终反击了秦军,阻止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秦国将领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导致赵国失去了不少有生力量,赵国不得不忍痛割地求和。当时秦国在长平之战之后,已经有了灭掉其他战国的事态,其他几个国家为了保存自己的国家,积极联合起来对抗秦军,帮助赵国在邯郸之战中反击了秦军,杀掉秦军二十万人,阻止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一、赵国有其他几个国家帮忙,因此实力不输秦国。
赵国在长平之战之前,和秦国实力相当,两个国家都很有统一六国的希望,所以其他几个国家没有一边倒支持他们,而是选择各自站队。长平之战之后,赵国战败损失了几十万军队,秦国一家独大,其他几个国家认为赵国灭亡,自己的国家也会随后被灭,因此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当时赵国在其他几个国家的帮助下,军队实力和秦军差不多,最终战胜了秦军,杀了秦军二十万军队,阻止了秦国吞并其他国家的脚步。
二、秦军主帅换人,导致秦军指挥失利。
秦国当时能够在长平之战战胜赵国,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主帅是战神白起,他的指挥能力很强,但是秦昭襄王没有听从白起的意见一鼓作气消灭赵国,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并且白起因为和范雎的矛盾,不愿意带兵攻打赵国。
秦王不得已启用了王乾,而赵国吸取了经验,启用了老将廉颇,王乾和廉颇对战没有胜算,最终秦军指挥失误,用人不当输掉了战争。
三、赵国复仇心理很重,一心打败秦国。
赵国在和秦国在长平对战的时候,全国上下很齐心,但是最后战败,并且被杀了几十万军队,导致赵国上下对秦国恨之入骨,秦军想要灭掉赵国,自然受到了人们的抵抗,整个国家上下一心,自然凝聚力就强大,他们一心要战败秦国,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赵国得到了其他几个国家的帮助,并且赵国本身还有实力,因此能够击败秦军。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长平之战赵国全军覆没,为何能快速恢复并打败燕国?
《长平之战》赵国全军覆没,能快速恢复并打败燕国的原因有2点。如下
1、首先就是赵国的政治中心比较多。当时的赵国有三个政治中心,这一点和其他国家不一样。赵国就是因为这样才迅速恢复国力的。赵国当时虽然国内人口锐减,成年男子基本上牺牲。但那只是在邯郸。在其他两个中心,损失不大,根本没有伤筋动骨。
所以赵国在长平之战后,能够凭借着其他两个中心迅速的恢复。不过这种方式有利也有弊。弊就是力量分散,容易被各个击破。如果当时赵国真的把所有力量都调往前线,也许并不会失败。
2、就是和李牧有关。李牧在镇守北方对抗匈奴的时候有一个特权就是自给自足。自己想办法获取军费来养活士兵。同时赵王给了李牧很大的特权就是当地的行政也归李牧管理,税收什么的都全部归李牧管。因为当时赵国国库没有这么多的资金,国王只能这样做来减少国库压力。
不过李牧做得确实比较好,仅仅凭借着一部分的领土,养活了十五万军队。而且军队的待遇还非常好。可见李牧当时获得了巨大财力。长平之战前李牧并不出名。但是战争之后,李牧也对抗匈奴一段时间了。也有了很多财富。所以这些财富可以送给中央。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
赵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兵败城毁使赵国蒙羞,赵王便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扩展资料:
战争影响
长平之战,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大大地削弱了赵国,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又分秦军为三路,扩张战果:命王龁率一军攻占赵国的皮牢(地名);命司马梗率一军北上,夺取太原(今山西中部地区)。
白起亲帅大军准备攻打赵国首都邯郸,想一举灭亡赵国。秦军东取武安、西取皮牢、北占太原的时候,韩国、赵国都异常恐惧。赵国与韩国合谋,派使者携带重金赴秦,游说范雎。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便向秦王建议接受议和。
秦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达成和议,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一月下令罢兵。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平之战
赵武灵王是怎么样让赵国强大起来的呢?
公元前295年,在赵武灵王的沙丘行宫中,一名骨瘦如柴的老人依靠在床边,双手无力的下垂,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突然,他的瞳孔撑大,眼里逐渐无神,一代英王赵雍活活饿死在自己的行宫之中。
战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贤君名臣众多,可谓是明星璀璨,而赵武灵王赵雍可以算是其中最闪耀的一颗。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武灵”二字便可体现出后人对他的评价,“武”为美谥,“灵”为恶谥,这更加说明了赵雍复杂矛盾的一生。但是赵国在他的带领下走向辉煌,这是无法抹去的事实,那么,赵武灵王赵雍究竟是如何使赵国强大的呢?
一、示敌以弱,广结同盟;
赵武灵王即位之时才15岁,而且因先王去世,帝子年幼,周围虎狼环绕,战国七雄除了韩国之外各自出兵,想要瓜分赵国。这时赵雍也展现了他天才般的军事才能,他先调整军队,坚守王城,只准五国使者进城,又联合韩国宋国,震慑诸王,化解了即位以来的最大危机。
在其他六国群雄争锋,纷纷称王之时,赵雍自称“无其实,敢处其名耶?”,不称王,不争霸,仍称赵侯,使六国放松对赵国的警惕。同时他还盯上冉冉升起的秦国,与秦国结盟,成为秦国在关东的代理人,并联合秦国化解了燕国的灭国之危,后又联合燕昭王扶助秦昭襄王上位,确立和巩固了秦赵燕三国同盟,扭转了赵国只能挨打的局势,为之后赵国改政和国势扩张奠定了坚实外交基础。
二、军事改革,称霸关东;
赵武灵王的众多功绩之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胡服骑射了,甚至还上了历史书。在扶持秦昭襄王即位,三国联盟成立的第二年,赵武灵王孤注一掷,发动了举国一致,规模宏大的军政改革。
他选贤任能,削弱宗室大臣势力,提拔肥义、楼缓等人为国家重臣;并在他们的协助下,力排众议,下令举国“将军、大夫、适嫡子、戍吏”皆衣胡服、习骑射,效仿北方游牧民族,改革过时的军制,建立起一支当时中原各国绝无仅有的精锐轻骑兵。
面对保守派的反对,赵雍言道“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即使举世皆嘲,也毫不在乎,“世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不得不说,赵雍的军事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赵军成为了一支可以秦军相匹敌,并在战国中后期屡败秦军的武装力量。武灵王自己亲自统带的征伐中几乎未逢败迹。不但如此,武灵王去世后,赵军仍然保持了胡服骑射的传统。以后的赵军,武力强悍,名将辈出。纵使经过长平之战的重挫,赵国后期的名将李牧仍能统军三败秦师!虽然不能最终扭转天下的大势,但也可说明当时赵军的强大。
三、合并赵国,开疆扩土;
战国以来,赵国一直被中山国一分为二,我们都知道“襄外必先安内”,到公元299年,历时七年的中山国与赵国的战争以中山国国君逃亡,举国皆为赵土为终结,但赵武灵王并未吞并中山国,而是从中山王族中扶植了一个傀儡为王,并交还给他中山被俘的军民。
这一“归息士民而复之”之举,也为赵国赢了“周而勿舍”仁至义尽的国际声誉。直到公元前296年,赵国才将中山王废除,从此被隔绝百年的河东河北终于连为一体。
在收复中山国的同时,赵雍更是“北略胡地”,向北辟地千里,使赵国的疆土一下子扩张了将近三倍,其在战国七雄时代的基本版图,正是赵武灵王后期的扩张一举奠定。史载“时赵之强,甲于三晋”,赵国一跃成为了三晋之首。
公元295年,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赵雍,饿死在沙丘行宫之中。一代雄主,就此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