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杯蛇有毒吗?,蛇形杯子

麦兜
麦兜 2024-04-10 15:42:01

1962年浙江巨型海蛇事件 体型3米粗(未伤及人类)

大家对蛇的了解可能大多都是草丛和树林中盘旋蜿蜒着的大蛇,但是在海洋中也存在着一种海蛇。海蛇的长度和体型一般都较小,并且带有剧毒。但是在1962年,浙江沿海渔村却传出了发现巨型海蛇的传闻,渔民们为此惊慌失措,纷纷将家门禁闭。那么1962年浙江巨型海蛇的传闻究竟是真是假呢?大家不妨随我一探究竟。

浙江沿海渔村巨型海蛇事件始末

1962年;浙江沿海渔村发现巨型海蛇,有3米粗,身上无鳞片,周身圆滑有粘液,后来退回海里消失了。由于此巨型海蛇的出现就像突发事件一样,在海边的游人都惊慌失措,还好此巨型海蛇没有伤及人类,巨型海蛇出现的时间不长,前后大概也就一分钟时间就退回了海里。

1、古杯蛇科

古杯蛇科的生存年代很长,从古新世早期出现,一直到渐新世中期才趋于灭绝,它们往往栖息在浅岸边和三角湾一带水域。始新世中期,古海蛇类中终于出现了一种 巨型成员-----古蛇(Pterosphenus),这种蛇的体型是现代大型蛇类的好几倍,长达9左右,它们的髓腔扩张,椎壁变薄,非常适应海洋生活, 是当时海中叱咤风云的恶霸之一,它们的化石曾在北美阿肯色州和密西西比河沿岸被发现。

2、哲罗鲑食肉鱼

除了古代蛇类,有人认为可能是哲罗鲑,这是一种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地区,西至伏尔加河流域、东至伯朝拉河流域、南至黑龙江流域,北至勒拿河流域均有发现。哲罗鲑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溪水中,冬季在较深的水体如大江干流、湖泊中越冬,春季向溪流洄游产卵。性凶猛,体型大,身长在1米以上,但曾经有发现长达4米,重达90公斤的个体。

3、其他类似传闻

1991年,江苏盐城沿海出现过巨大的海蛇的事,和1962年浙江巨型海蛇事件有类似之处。老一辈的人应该知道,听说那蛇扬起头来有两层楼那么高,当时有个人在离海不远的高堆上干农活当时他抬头擦汗突然他看到靠海边的芦苇荡里出现了一个大约十来米高的东西还在那东张西望,他只看到那是个身上有白有黑花瓣点的东西,看起来很像蛇的形状,在远处看的那个人都快吓死了,连忙跑回家告诉家里人,可是没人相信他,第二天他带着人来到他曾经看见过海蛇的地方什么都没有。

总的来说,1962年浙江巨型海蛇事件因为没有具体的图片和视频证据,所以还不能判定其真假。也有可能是其他海洋生物在岸边出没,渔民因为惊慌失措所以将其误认为是海蛇。无论如何,所幸这个巨型生物没有伤及人类,如若再有类似的情形出现,希望渔民朋友可以及时通知公安和政府。

阿拉伯神话中的巨蛇

阿拉伯神话中的巨蛇

阿拉伯神话中的巨蛇,千百年来,神话故事一直有着不朽的魅力,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在世界各国代代相传。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阿拉伯神话中的巨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阿拉伯神话中的巨蛇1

在全球范围内,这条蛇具有强大的象征意义。

自从夏娃在伊甸园犯了罪,基(督)教传统中的蛇就被与谎言、邪恶和诱惑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其他文化中,像古希腊、埃及和北美土著一样遥远的地方,蛇象征着生育、重生、更新甚至永生。大毒蛇,古代永恒的象征,在图坦卡蒙国王的坟墓公元前14世纪,一条蛇正在吞食自己的尾巴。

从Aztec风、雨和创造之神对于守护佛陀的半神圣的人蛇生物,这里有九条蛇,它们通过历史或神话出现,在它们所代表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伊甸园中的蛇

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条蛇。和一个致命的苹果。在《旧约创世纪》中,一条蛇令人难忘地出现在伊甸园里,伊甸园是上帝为第一对男女亚当(和)夏娃创造的人间天堂。狡猾的蛇说服夏娃吃了“知识之树”的禁果,告诉她“当你吃了它,你的眼睛就会睁开,你就会像上帝一样,知道善恶。”当上帝得知亚当(和)夏娃的罪过时,他将他们两人驱逐出伊甸园,并诅咒蛇扮演的角色,说“你将会在你的肚子上爬行,你将会一生都在吃尘土。”关于《创世纪》中的蛇是字面上的爬行动物,还是性欲或诱惑的寓言,甚至是什么,争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撒旦本人。

圣帕特里克驱赶出爱尔兰的蛇

圣帕特里克描绘了一条蛇在他的脚下。

爱尔兰文化充满了神话和传说,也许没有一个像圣帕特里克那样普遍,爱尔兰的守护神驱逐翡翠岛上的每一条蛇。据说,五世纪的基(督)教传教士圣帕特里克在山顶禁食40天,突然遭到蛇的袭击。他挥舞着他的手杖,将所有爱尔兰的蛇驱赶到海里。尽管爱尔兰——像新西兰、夏威夷、格陵兰岛、冰岛和南极洲——事实上没有蛇,但确实有和圣帕特里克没什么关系事实上,自冰河时代后,它就被水包围着,在此之前,它的气候太冷,任何蛇都无法生存。这个故事作为一个寓言更有意义:蛇是异教的象征,帕特里克被认为是驱逐异教并将基(督)教带到翡翠岛的功臣。

维京海蛇乔木根

托尔与米德加德蛇战斗。

在北欧神话中,很少有故事像古希腊神话那样富有戏剧性Jormungand强大的海蛇。乔蒙甘德是变形神洛基和女巨人安格尔伯达的三个孩子之一,被强大的雷神托尔的父亲奥丁扔进了大海。这条蛇一直长到他的身体包围了整个米德加德(或地球),他能够把自己的尾巴叼在嘴里。开始时Ragnarok最后一场战斗以地球的毁灭而告终,乔木根德离开了大海,在陆地上肆虐。在他们最高潮的对抗中,托尔用他的巨锤——雷神锤——杀死了那条蛇,但只走了九步就被蛇致命的毒液毒死了。

约伯记中的利维坦

《庞然大物与利维坦》,作者威廉·布莱克。

关于《约伯记》中关于利维坦和另一种巨大的圣经生物——巨兽——的段落是否描述了神话中的野兽——或者是当时存在但后来可能已经灭绝的真实动物——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巨兽可能是河马、大象或即使是恐龙而利维坦可能是一种古老的鳄鱼。不管怎样,《约伯记》使用了利维坦和巨兽向约伯展示上帝的创造能力,以及质疑他的徒劳。后来,“利维坦”一词被更广泛地用来指巨鲸(最令人难忘的是莫比·迪克)或其他巨大的海洋生物。

美杜莎和蛇发女怪

美杜莎的头,彼得·保罗·鲁本斯画的。

在希腊神话戈尔贡人是蛇女,她们的目光会把人变成石头;他们的毛发是蛇,长爪子,锋利的牙齿和覆盖身体的鳞片。根据一些神话,水母最著名的戈尔贡人,原本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她与海神波塞冬在雅典娜的一座神庙里幽会,激怒了处女女神,作为惩罚,她将美杜莎变成了蛇发女怪。雅典娜后来帮助英雄珀尔修斯杀死了美杜莎,给了他一个闪亮的青铜盾,他用来观察蛇发女怪的倒影,而不是直接看着她。在砍下美杜莎可怕的头颅(她的两个孩子波塞冬、克律萨俄耳和帕伽索斯从头颅中出现)后,珀尔修斯将它安装在他的盾牌上,并在战斗中用它来麻痹他的敌人。

羽蛇神

阿兹特克艺术的详细视图,描绘了神泰兹-卡利波卡和羽蛇神(右)吞食一个人。

在中美洲文化中最突出的神之一,羽蛇神,或“羽蛇”,是一种鸟和响尾蛇的混合体(coatl是纳瓦特尔语中的蛇)。羽蛇神是阿兹特克的风和雨之神,也是学习、农业和科学之神,据说在世界的创造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创作故事的一个版本,他和另一个神,Tezcatlipoca,把自己变成了蛇,并把一个叫Cipactli的巨大海怪撕成了两半;她的一部分变成了地球,另一部分变成了天空。尽管羽蛇神最早的描述清楚地显示出他是一条长着羽毛的蛇,但后来的文化以人类的形式表现了他。

那伽

位于老挝中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城镇琅勃拉邦的笏薤通的战车厅或皇家葬礼战车厅,包含了西萨旺王的镀金雕刻木制葬礼马车,前面装饰着大型那加蛇。

在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东方宗教中,一个被称为那迦(梵语为“蛇”)的神话般的半神圣种族采用了半人半眼镜蛇的形式——尽管他们可以改变形状来完全呈现其中的一种。据说,当那加人在地球上变得太多的时候,印度教神梵天已经将他们驱逐到他们的地下王国。在佛教中,娜迦经常被描绘成释迦牟尼佛的保护者,和达摩(佛教教义),但他们也被视为强大的,和潜在的危险时,愤怒。在佛经中提到的许多娜迦中,有一个特别著名的是穆卡琳达,一个娜迦国王,他展开他的大眼镜蛇头罩来保护佛陀免受暴风雨的袭击,当时先知正在沉思。

霍皮蛇舞

男人们拿着有毒的响尾蛇,其中一个甚至用牙齿叼着一条蛇,参加美洲土著霍皮部落的蛇舞。

几千年来,亚利桑那州北部的霍皮印第安部落成员一直在表演一种被称为蛇舞的仪式。在为期多天的仪式中,旨在鼓励降雨和土地肥沃,来自蛇族的男性舞蹈演员把活蛇——从小蛇到响尾蛇——放在他们的嘴里和脖子上。蛇是精心收集和清洗仪式之前,羚羊家族的成员也参加了。尽管局外人(尤其是西奥多·罗斯福)已经见证了蛇舞的某些方面,许多漫长的仪式发生在名为kivas的地下密室中,让它最神圣的方面保持神秘。

白蛇的传说

2000年,一位女演员在一部中国歌剧《白蛇传》中扮演白蛇。

这个古老的中国神话讲述了一个强大的白蛇女恶魔的故事,她生活在水下,但却以人类的.形式出现在怀特夫人或白素贞面前。在白与一个凡人相恋并结婚后,一位名叫的和尚向她的丈夫透露了她的真实身份。后来绑架了许,并把白困在了他的湖边宝塔下,但在她和许生下儿子之前,许最终解救了他的母亲。有《白蛇传》的不同版本从与邪恶的蛇妖英勇搏斗的恐怖故事,到徐与白的爱情故事,历经数百年的演变。

阿拉伯神话中的巨蛇2

一、彩虹之蛇:澳洲巨蛇类

澳大利亚发现了多种史前巨蛇,其中最典型的两类:天蛇(Yurlunggur)和沃那比蛇(Wonambi)均以澳洲原住民神话中的虹蛇命名。复原显示,天蛇可长到约6米长、20—30厘米粗,相当于较大的绿水蚺。它们的头骨结构与今天的澳洲砂巨蜥较为接近,而不像小型的食虫蜥蜴,这意味着蛇类的祖先可能来自巨蜥这一支。生存年代约在2500—2000万年前,也就是新生代由古近纪向新近纪(旧称早、晚第三纪)过渡的时期。

二、吞象之蛇:非洲巨蟒

非洲巨蛇是一种史前的蛇,长度可达10米,比任何现存的蛇都要长。在发现泰坦巨蟒属前,它们曾被认为是最长的蛇。估计它们生存在4000万年前的撒哈拉沙漠南部,即现今的埃及及阿尔及利亚。

三、洪荒巨蛇:泰坦蟒

这种巨蛇的化石2009年才正式命名,因发现于哥伦比亚的塞雷洪煤矿而得名塞雷洪泰坦蟒(Titanoboa cerrejonensis)。根据测算已发现的28个化石个体,研究者认为泰坦蟒的长度应在12.6米—14.9米(42—49英尺)之间,相当于一辆公交车;光脑袋就超过60厘米长,身体最粗处可达1米(水蛇腰成水桶腰了);体重则可超过1135千克(2500磅)。它们是人类已知的史上最大蛇类,也是恐龙灭绝之后最初1000万年间全球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四、与龙共舞:白垩纪巨蛇

在白垩纪的浅海中,还生活着一支名为古杯蛇类(Palaeophids)的史前巨蛇,大者也有到5—6米长。它们有适合游泳的脊椎和尾巴,可能以鱼类为食,不过应当没有今天海蛇的致命毒牙。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时,巨蛇类和鳄类成为少数幸存下来的大型动物,耐饿本领或许至关重要——与恐龙那些热血吃货不同,它们不需要经常进食,经常饿上几个月也没关系。南美的玛德松纳蛇和非洲的古杯蛇一直生活到4000多万年前的始新世,甚至演化出了更长更粗的种类。不过,史上第一巨蛇的名号,还轮不到它们。

五、印度古裂口蛇

印度古裂口蛇(学名Sanajeh indicus)是在西印度发现的一种上白垩纪蛇。它是在拉米塔组(Lameta Formation)中发现的化石,化石正在缠绕着蜥脚下目恐龙的蛋及幼体。可见它们是猎食幼生蜥脚类恐龙。印度古裂口蛇的头颅骨长95毫米,估计全长约3.5米。头颅骨两侧有一长方形的开孔,孔内有与耳朵相连的脑神经。这个孔前有另一个开孔,称为三叉孔,当中有控制颚骨的脑神经。颚骨关节位于头颅的后缘,是原始蛇的特征。矢状嵴沿头颅的腹面连接颚的肌肉。

六、沃那比蛇

生活在冰河期澳洲南部的沃那比蛇,它们可能与最早的澳洲人类先民打过照面,体长也有5—6米。沃那比蛇的名字得名于澳洲中部内陆的虹蛇Wanambi,它是传说中最古老、最凶暴的一条虹蛇(堪比魔兽中的上古巨龙“死亡之翼”),栖息在著名红色巨岩“乌鲁鲁”之下的地底深处,谁要是弄脏了泉水就会遭到它的惩罚。巨蛇科的其他物种于约5500万年前从其他地方消失,但在澳洲的却继续生存演化。沃那比蛇最后生存的巨蛇科,一直到5万年前才消失。

七、美国俄亥俄州7.32米网纹蟒

在野外所捕捉、射杀的纪录中,根据现有的正式资料,世界第一长蛇的头衔是由一条在1912年於西里伯岛(Celebes)北岸被射杀的网纹蟒所拿下,长约 10公尺(33呎)。「亚马逊巨蛇」绿森蚺,关於其惊人体型的传闻非常地多。有「神秘动物学之父」之称的Bernard Heuvelmans曾展示一张长约9公尺,保存在布坦坦毒蛇研究所(Butantan Institute)的蛇皮。

阿拉伯神话中的巨蛇3

第五名,永恒之蛇,在西方的众多神话传说中,永恒之蛇名为乌洛波罗斯,传闻永恒之蛇本体不仅拥有蛇族变异后的超强力量,更是继承了牛族和龙族的血脉之力。永恒之蛇的头部似牛,拥有牛族血脉的蛮力,身体像龙,拥有龙族的坚硬鳞甲。传闻永恒之蛇常年在岩浆之中修炼,并且吞噬大量火属性能量,本体战斗力极强。

第四名,尘世之蟒,在北欧神话中,尘世之蟒乃是乃是邪神洛基之女,当年被神灵抛弃深海之巅,依靠吞噬深海的力量为生。历经千年的修炼,尘世之蟒最终成长为世间罕见的巨兽。传闻尘世之蟒本体极具魔性,并且毒牙蕴含腐蚀性极强的毒液。尘世之蟒与雷神对战之时,最终死在雷神锤的神威之下。而雷神也因为沾染上尘世之蟒的毒液,最终暴毙身亡。

第三名,末日之蛇,末日之蛇来源于希伯神话,传闻末日之蛇乃是世间所有罪恶的根源,当年魔王蒂雅玛为了摧毁世界,利用深海地狱的岩浆,创造出末日之蛇。传闻末日之蛇的身躯异常庞大,并且极具魔性。在末日来临之时,末日之蛇在魔王蒂雅玛的操控下,不断对人间进行摧毁。

第二名,九头蛇,在希腊神话中,九头蛇乃是巨人堤丰的女儿,九头蛇拥有半人半蛇的身躯,本体性情非常暴躁,凶恶。传闻九头蛇常年生存在雷泽之中,并且不断吞噬雷电的力量。九头蛇本体生命力极强,甚至能够在修炼之中,突破自身血脉极限,练成不死不灭之身。

第一名,冥蛇,阿波菲斯乃是埃及神话中的冥蛇,在古埃及之中,冥蛇掌控着时间所有黑暗的源头,并且掌控整个冥界的力量。冥蛇的野心极强,为了了统治整个天地,不仅号召冥界的妖魔异兽入侵人间,更是不断挑衅太阳神拉的权威。在埃利神话中,冥蛇所掌控的黑暗力量极为强大,拥有毁灭世间之力。

银环蛇有脚吗?古时候!

蛇是爬行动物中最后进化出来的一支,它们的四肢完全退化消失,但是全身的骨骼和肌肉却发展得能灵活地游动。现存已知蛇类约有三千种,分为无毒蛇和有毒蛇两大类,生活于山地、草原、河流、森林、荒漠及海洋中。

蛇类起源于何种动物,由于缺少化石证据至今仍是一个谜。最早的蛇出现于1亿年前的白垩纪。过去一般认为蛇起源于陆生穴居蜥蜴,因为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现在的一些穴居石龙子的四肢已退化,以便适应穴居生活,而蛇蜥的四肢则完全消失,其行为也与蛇相似。然而在耶路撒冷发现的一块蛇类化石改变了这种观点。

这种被命名为后蛇(又称双脚古蛇)的蛇,生存于1亿年前,化石长1米,与现代蜥蜴差别较大。身体长而迂曲,躯干中有140个椎骨而现在大多数蜥蜴只有25个。和现代蛇近似,它有一个完全封闭的脑壳而蜥蜴脑壳是开放的。它的颚骨非常柔软,所以两颊可以弯到两边,而连接上下颚的一些关节可使嘴巴张得很大,以吞下很大的猎物;这些是蛇类所具有的特征。

这种蛇生活在海洋中,它的尾巴类似鳗鱼一样的扁平,有助于水中推动前进。最为奇特的是在这种蛇的腰部长有2只脚(现在某些蛇类仍残留着后肢的痕迹)。后蛇的发现表明,蛇类的祖先长有脚,从身体结构上看,蛇类更接近于古代海生蜥蜴,因此蛇应起源于海生蜥蜴而不是原先认为的陆生穴居蜥蜴。海生蜥蜴从陆生蜥蜴进化而来,1亿多年前海生蜥蜴分化成2支,一支发展成为沧龙之类的大型海生蜥蜴,用有力的尾巴和桨状的脚游泳,它们在6500万年前灭绝。

另一支蛇类身体变为细长,四肢退化并逐步消失。蛇类最先生活于海洋而后回到陆地生活。发现于阿根廷的迪尼利蛇是生活于 7000万年前的一种原始蛇类。这是种陆栖蛇,根据发现的完整头骨化石来看,它要比后蛇进化得多,它长有短扁的脑壳、骨板、颚结构和方骨,以及活动性很强的颞颥部,为颚肌肉提供了很大的附着部。如同现在的蛇,松散的上下颚铰合关节,能使嘴巴完全张开,以便吞食较大型的猎物。迪尼利蛇的脚已完全消失,完全适应陆地生活捕食早期哺乳动物及其它小动物。

白垩纪未到第三纪早期,蛇类向两个方向进化。一支回到了海洋,进化成为古海蛇类,它们的尾巴进化成为鳗鱼样的扁平,以适应水中游动。古杯蛇是出现于古新世至渐新世的一种古海蛇,体长1.5米,这种蛇的脊椎具有前凹和后凸起铰合,肋条很长,以适应海中生活,与今天的海蛇一样,它们生活在浅岸和三角湾。始新世早期的Archaeophis蛇是一类较奇特的古海蛇,它没有原动关节和中动关节,连接前额骨上颌突很发育,前颁上有4个牙齿。在始新世古海蛇中进化出一种大型蛇类——古蛇,这种蛇的体型是现代大型蛇类的好几倍,有十多米长,它的髓腔扩张,椎壁变薄,适应海洋生活。到渐新世晚期古海蛇类基本灭绝。

蛇类中另一支向陆地扩展,成为蛇类进化的主干,它们身体借脊椎左右弯曲和皮下肌肉共同作用使肋骨移动,它们腹部长有腹鳞以适应陆地活动。古新世中期的中筒蛇为早期的原始陆生蛇类,其身体构造已和现代蛇类差不多。到了始新世早期,许多现代陆生蛇类都已出现,德国麦塞尔地区的始新世地层发现过许多蛇类化石,其中发现过古蟒的完整蛇类化石,这种蛇与现代蟒蛇极为相似,在其体内还发现所吃下的哺乳动物残骸,根据这种蛇的身体结构,可以推断出早在5000万年前,蛇就能以紧紧盘绕猎物使猎物窒息的方式捕猎。

在我国山旺地区也发现过较为完整的中新世蛇类化石。中新世中晚期,陆生蛇类中的一些种类进化出具有管状牙结构,能注射毒液(毒液是一种特殊的消化液转变而来)的有毒蛇类。在距今1500万年前,原始的古蝰蛇类和古眼镜蛇类已出现,它们以毒液捕杀猎物,提高了捕猎效率,它们迅速演化发展出现代有毒蛇类,其中的一支又返回海洋,成为现代海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