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哥特爱好者,死亡哥特爱好者在线阅读

麦兜
麦兜 2024-04-10 01:51:02

如何成为哥特式人

看看这个,也许对你有启发:

哥特精神

为哥特次文化定义一个明确的思想体系并不太容易,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心境及审美观占有非常重要的角色。有部分是受到浪漫主义和新浪漫主义的启发。黑暗、神秘、病态的印象及心境也存在于传统浪漫主义的哥特小说中。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恐怖感及对超自然的畏惧普遍存在于大众文学中,并持续到现代的恐怖电影。哥特另一个核心元素是滑稽夸张及自我戏剧化,出现在哥特小说和哥特次文化中。 哥特次文化的成员一般都不支持暴力,而是容忍暴力。许多媒体错误地将哥特此文化与暴力、对少数族群的敌意、白人至上和其他仇恨连结在一起。然而,暴力和仇恨 并不是构成哥特思想的元素,相反地,部分哥特思想是由主流文化希望忽略或遗忘的社会或个人罪恶的认知、了解、悲痛所组成。这也是哥特音乐中极为普遍的主题。 阻碍明确定义哥特思想的第二个原因是哥特厌恶政治的特质。在19世纪,个人对于社会规范的蔑视是非常大胆的事情,但远远比不上今日的激进程度。因此,哥特次文化的反抗性是有限的,并且吸取了西方核心文化的意象。不同于嬉皮或朋克运动,哥特次文化没有散发政治讯息或呼吁社会运动,而是强调个人主义、对多元化的包容、创造力、理智主义、厌恶社会保守主义和倾向温和的犬儒主义,但这些想法也不是适用于所有成员。哥特思想主要是建立在审美观上,而不是道德或政治。 哥特当然有其政治倾向,范围可从社会自由主义到无政府主义,但他们不会特别表达出来,成为他们文化的一部份。相反地,政治立场如同宗教,被视为与个人观念有关。与朋克不同,只有少数人在政治立场和“哥特”身分之间有所冲突。 身为哥特,处在次文化中是极为宝贵的,且能实现个人抱负,特别是有关创作的事物。然而,这也可能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年轻人。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大众对哥特次文化的误解所造成的负面观感。年轻人在运动中所找到的价值,可由哥特次文化的持续存在,而其他80年代的次文化(像是新浪漫运动)却已消失来证明。

编辑本段给哥特崇拜者寄语

给哥特崇拜者们的一些话[1] 哥特是一种人类文化发展中,某个和常理分歧的文化体系。现在我们所接触到的哥特式从最早西欧文化中,提取他们的残旧,暗雅作为元素产生的而产生的社会另一种的声音。一种思想表达方式。 由这种思想方式延伸出了,音乐,小说,电影,服装,时尚。哥特它独特及富有魅力的表现方式,深深影响着这个社会。现在,它已经不单单只从西欧古典风格里面“拿来主义”,加入了魔鬼,偏冷门宗教,死亡,朋克等因素,哥特就像是个巨大的蠕虫吞噬着所有可以强大自己的文化,只要它黑暗,阴郁。但它并不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更像一种反讽。表面上似乎哥特崇拜着死亡,阴郁,恐怖,但实际上我们现实的生活难道不是连地狱也不如吗?与其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宁愿选择生活在地狱。哥特,只是一种思想表现方式,他并不代表死亡,也不是说自杀是美丽的。 很多人被唱片、明星们欺骗了。认为自杀是美丽的,死亡是解脱。这实际上只是明星们给你开的一个玩笑。既然他如此崇拜死亡,为什么自己却还活在这个世界呢?就像鲁迅的《狂人日记》一样,他是一种方式,一种讽刺社会,嘲笑自己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清世界。所以换种角度来说,鲁迅是中国的哥特主义人士。 哥特并不要多华丽的服装,也不要多凄惨多忧郁的化妆。那只是他的表面,并不是真实的内在。 也不需要自残,自虐。那并不是哥特,那只是一个被西方流行音乐欺骗的白痴。 如果你真心喜欢哥特,你应该像学习一种语言一样学习他,他是一种说话方式,一种反思维模式,一种嘲笑社会悲哀的声音。如果你能冷静的看哥特,你会发现,哥特在它那阴暗的外表下,有着一种对生命的狂热。

哥特为什么以死亡为快乐?

哥特式死亡

也许彼岸,也许灯塔,是需要用一朵花开的时间来点亮。

什么时候孤单,学会不哭,是因为在一个人的时候开始勇敢。

当路灯开始黄昏,和影子一起行走。

走出漫天边际的深邃,暗在苍穹光影只是午夜花。

----题记

午夜花

我将化做午夜兰,陪着你一起走下去,所以,也请你一定要坚强。

这是雪儿留在这个世界送给我的最后一句话。她用“红色墨水”钢笔写在一张信纸上,装在信封里,信封是我喜欢的深紫色,印着我喜欢的卡通小鸡,碎碎的雪花飘下来。她妈妈不相信,疯狂的在房子的角角落落翻找,像困兽般呜咽的哭喊着说,雪儿还有妈妈,还有妈妈啊。在那一刻我也无法再继续承受,承受这巨大的悲痛。

我像游魂一样漫无目的的在大街上游荡,我不知道我要走向哪里,我不知道没有了雪儿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脑子一片空白。

我想这可能是梦吧,一定是梦,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雪儿身上,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啊。她怎么可以自己死去,而让我独自坚强。

孤独的坚强着

一连几天,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缩在墙角呆呆的流泪,手里是雪儿留下的那封信,如血般鲜艳的紫色,不停的像精灵般闪烁在我眼里。然后我看到模糊的空气中浮出了她的脸,微笑的说要坚强,就像平常一样,在我最伤神的时刻,微笑着对我说,一定要坚强。我慢慢的想起,雪儿已经死了,心里陡然颤动的恐惧。可那张脸分明真切的在那里,从眼角划过脸庞的泪痕依然清晰,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依然甜美,我伸出手想摸摸她的脸,可脸庞却像花儿绽放般随雾散开,朦朦胧胧,飘飘散散。

我哭喊着,眼泪就突然掉了下来。听见有人在喊我阿石,阿石,要坚强,我使劲的揉擦着眼睛,挣扎着想她, 我的朋友---雪儿,有着甜美笑容的雪儿,和我从幼稚园开始做朋友的雪儿。她没有死,我会看见她的脸,那样的真

切,那样熟悉的笑容,只有她会笑的那么真实啊。

“阿石,阿石,你终于醒了啊,妈妈知道你伤心,但毕竟这些都是无法在挽回的事了,坚强起来,好不好?”

坚强,坚强。第一次让我坚强的人已经死了,我又该如何坚强的起来。

我不愿意会到现实中,我更不愿意面对这一切。

我想这可能是梦吧,一定是梦,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雪儿身上,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啊。她怎么可以自己死去,而让我独自坚强。

有那么几年

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是朋友,她的着装华丽又高贵,表情恬静而优美,就像童话中的公主。

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是朋友,她家住在我家对门,我们一起去学习舞蹈,都穿着白净的小花边裙,我按他们家的门铃,叮叮叮~房子里就传出雪儿轻柔的声音说,阿石来了啊,阿石来找我了啊,笨重的防盗门打开了,再打开一扇,然后我就等雪儿拉起我的手,一起下楼,一路上我们咯咯咯的笑着,我们的妈妈就在后面跟着,不停的说,慢点跑,慢点呀。脸上满是幸福的微笑。

其实那个时候的雪儿是个挺幸福的小孩,虽然我们的童年看似都一样无忧无虑,欢乐无比,但雪儿却更是引起别人的羡慕,爸爸妈妈那么前卫的亲密无比,爸爸高大威武,眉目间有着很男人的霸气,妈妈也知书达理,身上散发着温柔的气息,她们会经常来学校接雪儿,虽然学校离家并不是很远,看着她总是被爸爸驮在背上,那样的欢呼跃雀,那样的快乐自得,我想我是羡慕她的,因为我的爸爸妈妈从来都不会来接我,更不要说一起了,所以,那一刻,我是羡慕雪儿的。

丢掉的微笑

再后来,雪儿的爸爸就很少来接她了,只见得她妈妈总是那样的行色匆匆的带走雪儿,脸上没有表情,当时我觉得这是件不错的事,因为雪儿可以有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可以拉起我的手和我一起回家,可有时在路上,她会突然撇撇最说她很想爸爸,乌黑的眼珠里闪烁着奇特的光彩,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眼泪就掉下来了,我觉得我愿意自己踢石子回家,她的爸爸妈妈也快点像一前一样来接她吧,这样雪儿就不会哭了。我伸出胖胖短短的胳膊搂搂她,说你爸爸说不定明天会和你妈妈一起来哦!她就会马上擦干眼泪说真的吗?不过你身上好多肉哦!哈哈。

然后,我们会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又打又闹着跑会家去。

回家后我问妈妈,雪儿说她很想爸爸,她已经好久都看不到爸爸了,妈妈就用嘲讽的眼神看着爸爸说,同样一个厂子里的工程师,人家就能飞出破巢,就你爸没本事,还撅着屁股在那儿苦干。看看人家家里那冰箱和彩电的块头......刺耳的声音蔓延开来,我的头好痛。

第二天见到雪儿的妈妈,我就傻傻的说阿姨你们家真好,她落寞的慌了一下神,没有答话走开了,依然是匆匆的。留下我呆呆的站在那里,咬着手指。她身上温柔的气息我已不再感觉的到。

后来,我和雪儿上了小学,背着漂亮的卡通书包,依然手拉着手,一起去上学,只是雪儿的脸上不再有像以前一样频繁的微笑,更多的只是淡漠的安静。我说雪儿你妈妈最近又没有回家吗?你要想妈妈就来我家吧,我把我妈给你。她说和奶奶在家也挺好的。

于是,我不再说什么.依然会在早上等雪儿从对面走出来,叮叮叮的门铃声叫起总是懒床而晚起的我,然后一起去上学。我们依然手拉着手,她会在有大风的时候替我拨拉满脸散落的长发,会在下雨时为我卷起裤脚,只是雪儿的脸上不再有像以前一样频繁的微笑,更多的只是淡漠的安静。

我回家问妈妈,雪儿没有以前爱笑了。

妈妈说雪儿的笑被偷走了。

我说是被谁?妈妈不语。

后来不经意间听到妈妈跟爸爸闲聊说,这么小父母就离异了,又这么快有了各自的家庭,真可怜那孩子了。

"是啊,没想到昭华竟为了名利离开了她们母女俩,看来那大体积的彩电冰箱是有内容的......"

"哎?你这人怎么这么没有同情心呀!"

后面的碎碎念我没有听进去.可昭华不就是雪儿的爸爸吗?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雪儿的妈妈要离开家!为什么雪儿家现在只有奶奶。

在那之后的不久,我记得很清楚,我们一家人在吃饭,对面传来很大声的谈话声,然后就变成了歇斯底里的怒吼声,再后来就是雪儿的哭叫声,说妈妈不要丢下我,雪儿乖,雪儿很乖,接着是摔门声。

妈妈从对面领回了雪儿,让我陪着她,就听见雪儿的奶奶叹气说,”这都怪昭华,怪昭华,是我们对不住雪儿的妈妈啊,只是可怜了这孩子呀!”......

忆苦思甜

小学的时候雪儿的爸爸妈妈就离异了,并有了各自的新家庭,我不知道雪儿的存在是归属哪里,我很担心她,可每次看到她平静的表情,我又不忍说些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我并不知道平静的背后隐藏着如何的悲痛。

那年我们只有8岁,一个本该充满欢声笑语又无忧无虑的年龄。

时间就这样淡淡的过去了,雪儿的妈妈随夫去了南方,雪儿的爸爸随妻调去了首都。同样远的地方,同样都不易相见的远方。

那一年我们12岁,一个本该青涩无知,懵懵懂懂的年龄。

我替雪儿感到难过,那种难过只是淡淡的,因为我并不能体会那种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在那年的一年,我们期末考完试,大家都说暑假要到哪里玩,聊得蛮开心的,就突然听班里的大块头说雪儿是她的情敌,然后骂她是狐媚子,这全是拜她父母所赐......

任一个真正了解雪儿家庭的人都不会说出这么狠心的话的,我不知道当时雪儿的内心是如何的翻腾蹈海,我是又惊又气就脱口而出了一句,“大块儿你给我闭嘴”,大块儿走过来推了我一把说,“阿石同学,小心她传染给你呦”,我气的浑身直哆嗦,条件反射似的伸手就来了一巴掌。大块儿没反应过来似的呆了一下,马上猪嚎似的大哭开来。

“阿石,算了”,声音很轻,但我听的真切。声音很凉,冰凉彻骨。我看着她,依然平静的表情,只是眼泪不停的往外涌,然后无声的落下来。那一刻我觉得我心碎了。

雪儿拿起已经收拾好的书包,离开了,我愣在那里。

放学后,因为今天的事情都太突然,我心里乱糟糟的,像触了婆婆眉头的小媳妇儿,在路上到处乱撞着走,我思量着这回家到底和我妈怎么说啊,要不要说呀,说了屁股会变成四个瓣瓣,要不说的话,以大块儿的性格铁定会告诉她妈,不行,我要让我妈有个心里准备,以大块儿的身子骨,她妈妈的体积对我来说是很不利的(碾死我还不是大象踩死小蚂蚁!),而且我妈要是头脑一热,不分青红皂白当着大块儿她妈的面儿打我,那我多不好意思的。

可结果都是她妈会来找我妈,我的屁股都会裂成四瓣。但是?早死不如赖活着,所以我决定----能拖一天是一天。

就这样,我磨蹭到天黑才进了家门,气氛不对!我拈手拈脚的轻声呼唤了一声:“妈~”。

就见我妈手里拿着笤帚凶器,头上带着她当年生我时的卫生帽,一看这阵势,“妈,我今天......”叽里呱啦的我就全说了,完了还加了句,“我觉着大块儿她太过分了,是她不对哦,你说是不是妈,哦”。

“这到底怎么回事儿呀,刚大块儿她妈去雪儿她家,看没人就来问我她们什么时候回来。哦?原来是这样,那以后别乱打人了,让你学跳舞是塑造你形象,不是让你胡糟蹋!”

我愣了半秒,马上小鸡叨米般,是的是的,就是的。

“哎?你以后不要乱给同学起外号,什么大块儿小块儿,多难听。还有,一个女孩子,房间乱成这样,没事要做点家务哦。”

“哦,我知道了。”刚转身要去吃饭,“等下,这么晚回来,跑哪去了”......

悄声的离别,淡淡的悲伤

那件事妈妈并没有追究我的责任,因为大伯从四川回来探亲,住在西安姑姑家,第二天我就跟没事人似的和家人高高兴兴的去一大家子团聚了,临走是我去按雪儿家门铃,“叮叮叮~”。

“来了”,是雪儿奶奶的声音,苍老透着疲惫,“是阿石呀,都要放假了还起来的这么早啊!”。

“恩!雪儿呢?”

“雪儿还在睡觉呢,你进去叫她吧!”

“不了,奶奶,我要去西安哦,公布成绩那天我才回来,让雪儿等着我啊。”

“呵呵,阿石来和雪儿告别呀,好的,等雪儿起来奶奶就告诉她。”

“那我走了哦,奶奶,再见!”

告别,告别,我只是短暂的离开,没想到会变成悄声的离别。

一个星期后,我特兴奋的带着大伯给我的礼物去送雪儿,转念一想,我应该拿去班上送她,给她个惊喜也好让其他人羡慕羡慕,嘿嘿~。

早上大家陆陆续续都到了,大块儿也来了,大家都说她瘦了,被阿石把肉扇掉了,我们哄笑,大块儿也低眉顺眼的看着我傻笑,我说雪儿来了你要道歉,大块说你不说我也会道歉,我妈让我一见到她就让我快说对不起呢。我觉着从这件事看,大块儿从凶恶的老虎变成了弱小的病猫,大块儿的妈妈从无与伦比的残暴大象变成了通情达理的好大象,我一边想着一边等雪儿,心里偷偷的乐着,估摸着她看到礼物会多高兴。

可是,她没有来。

回到家,我高兴的说了我的成绩和雪儿的,就要去找雪儿。妈妈说雪儿已经走了,去爸爸那里,前天奶奶打电话说是临时决定的,因为北京学校好,是新的环境。

我听了脑子空白了一下,哇哇大叫你怎么不早说,然后就开始哭。

我跑出去按雪儿家门铃,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没有人啊!怎么没有人啊。”

“给你说都走了”。

“我要找大块儿算账”。

“乱成什么精”。

“就是她,就是她,把雪儿骂走了,我从都没见过雪儿那样哭,就因为大块儿那样说,雪儿才会走的。”

“哎呀,你就让她哭哭吧,那么要强的孩子平常是太勉强自己了啊!”

“你叽里哇啦说什么,听不懂啊!”

“行了,雪儿给你的信我从门房拿回来了。”

“怎么是打开的呀,呜呜”

“哦,我打开看了一下。”

“啊呀!侵犯**哪。”

夜深人静时,我拿着手电筒卷在毛巾被里,看信。信封是我喜欢的紫色,印着我喜欢的卡通小鸡,碎碎的雪花飘下来。拿出信来,上面只写着一行字“阿石,要坚强啊!”

我泪留满面。

雪儿走了,而我,依然在这里,对面的房子冷冷清清,空空荡荡,我失落了好一阵,但马上又恢复了活力。因为我上了市里的重点中学,那里有让我感到新奇的环境,不同于小学。那里有让我开心的朋友,不同于雪儿。

我想是因为我年少,所以很会遗忘,而不会很感伤。

流水般的日子

我不知道是我流过了这三年时光,还是三年时光就这样从我身边流过。

这三年中,家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妈妈嫌爸爸赚钱少,正巧爸爸又听别人说炒股好,就拿了点钱去炒股,凑巧的是他尝到了点甜头,连同妈妈在内就拿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去炒股,接着很顺理成章的被套住。接着妈妈怪爸爸,爸爸有来怨妈妈。八杆子打不着的事都能被他俩扯在一起做成导火线,然后我家就很不意外的变成了战场,喊打声阵阵。而我,就变成了战争的牺牲品,很无辜的牺牲品。

我终日都闷闷不乐,不是因为家里缺钱停了我的小提琴课和舞蹈班,不是因为年复一年的旧衣服,不是夏天没有空调,不是冬天没有足够多的暖气,不是不是,我只是想要一个平和的家庭,一个平和的生长环境。已经渐渐长大了的我,越来越感受得到那种因为家庭原因给我带来的痛苦,透彻的痛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痛苦。

因为,我不想成为雪儿。

雪儿,雪儿,一个我儿时的朋友,此刻,我真的很想她。也只有她,才能体会到我的痛。

我回忆着我们曾经的美好还有她消失微笑。

重逢

我想我是变了,就在那三年中。

我并没有考上高中,只是在妈妈的委托下,我进了一所私立学校。我不想在面对家庭的争吵,所以我选择了在离家只有10分钟脚程的学校住宿。

那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拖着书包懒懒的从宿舍出来去教室,然后看着老师嘴不停的动,再然后回到宿舍,就看见了她。

我一眼就认出了她,虽然在她身上已经有着和以前完全不同的变化。

她虽然带着墨镜,但我依然感觉得到她眼睛中,那种弥漫着孤独但却渗透这无以名状的坚强。

她虽然被潮流的服饰掩盖着,但我依然感觉得到那挺起胸膛的背后,那种比烟花还寂寞的骄傲。

她还像以前那样有着与众不同的美,但我依然感觉得到冷艳而又美丽的面具后,那种有着抗拒所有事物的倔强和拒绝一切善意的冰凉。

她放下手中的杂物,走过来,说,阿石,我回来了。

我说,你不在时,我一直都很坚强。

我们拥抱着哭。

在那以后,就算夏天很热,我们也要睡在一起说悄悄话。

我告诉她家里的事,我很痛苦。她说你要坚强。

我告诉她我遇到了什么样的人和事让我很抓狂,她说你要坚强。

她说让我上课不要注意老师的嘴,要听老师讲的话。我说那好吧。

因为我很喜欢她。

她说让我晚上去上补习班,要加强和巩固老师讲的话。我说那好吧。

因为我很信赖她。

我说你晚上不要熬夜写东西,上课会瞌睡,她说她是午夜兰,专门开在晚上。

我说你上课睡醒怎么老是看麻雀不看黑板,她说不是麻雀是帅哥,而且老师写字很难看。

我说你为什么老去迪厅和酒吧,她说为了晚上更方便去接我下课。

我说你为什么老交很多男朋友,她说把所有影响我的东西都驱除掉。

我无奈的无语。

由于学校住宿规定和补课时间的冲突,所以我们俩都般回家住。妈妈问我什么时候变得爱回家了,我说雪儿回来让我找回了失去的安全感。

是的,我想是的。从小都是她比我苦,但从来都没有比我多的怨言。从小都是她的家庭让她最没有安全感,但她总是给我更多的安全感。

我对她,真的再也别无所求,只要她幸福,开心。

我成绩突飞猛进,她请我吃多多的冰激凌。

我竞赛得了奖,她带我去游乐场。

我说我很喜欢你,她会亲我一下说如果我不在了,你要坚强。

她会在放假时送我去补课,然后在秋千旁等我,我补完课总会看到她身边站有陌生的男同志,我就来气,我说你是等我还是等桃花,她说当然是等你。

我又气又笑的无语。

她会在我补完课后考我一些东西,我说就算我说出来你也不会懂太多。

她说只要你说的很顺,又能让我都懂,就算你合格。

我不想欺骗她,所以所有的问题我都弄得很懂,可是她还是不懂。但她很开心,说孺子可教也。

我们一起去很远的地方看蔷薇花开,她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总是在我疯跑着玩时静静的写东西,她写的很好。是真的,她虽然其它成绩不好,但语文总是很突出,用语文老师的用词就是天赋异禀。

我说这么多文章了,你投稿吧,不然都浪费了。

她说这些是写给你和我的。

我感动的无语。

我们生日时两家人聚在一起给我们过。我们俩的生日感言是:在我们还没有出生时,我们就注定要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我们还没有出生时,我们就注定要做朋友。

那段日子过的真的很充实,快乐。我觉得幸福就该是那样的。

流星

幸福总是短暂的,雪儿的奶奶病逝了。

我看着她爬在雪白的床单上哭的死去活来,我心就裂开了。

我看着她发愣着流泪,我就心痛到死掉。

我从没有这么心碎过,即使是面对吵吵闹闹的家庭。

他爸爸回来守孝,带着雪儿的继母和她弟弟。说要把奶奶的骨灰带回老家去。

雪儿拿着骨灰盒大声的哭喊,在北京只是我和奶奶,现在也只有我和奶奶,我们不需要你。

我也跟着她哭。

妈妈说雪儿你别哭,奶奶听到会伤心。

我说雪儿你别哭,我爱你,我看你哭我心里难受。

雪儿说我停不住啊,阿石,我停不住啊!然后就昏死过去。

我陪着她守着她等这她醒来。我喂她水,自言自语说喝点水吧,你都好几天没好好吃东西了。我说午夜兰,都晚上了,快开花嘛!

我哭,止不住的哭。

过了很久很久,她醒了。

妈妈说雪儿醒了就让我去休息会儿,明天还要上课啊,都快高考了呀!我说我要陪雪儿。

雪儿淡淡的笑说阿石我好多了,你快去睡会儿,乖点好不好。

我摸了摸她的脸说,好吧。

路过客厅时,看见她继母在隔壁房间抱着儿子睡觉,鼾声如雷,这种情况下我不知道她们母子俩怎么着。

我心寒的想,面对这样的继母,雪儿受了多少苦。雪儿在陌生的北京又是如何面对她曾经最熟悉的爸爸和那个被从新组合的新家庭。

出了雪儿家,透过窗户看到大大灵堂前,她爸爸穿着麻衣,一口接着一口的抽烟,他显然已经没有年轻时的威武潇洒,微驮的背发福的体形让我觉得他已经老了,他不会再有精力折磨可怜的雪儿,我恨他。

第二天上学前,我又去看了看雪儿,看她在熟睡,我感到很安心,就轻轻的说等我回来哦!

夜兰花谢

中午放学时,我远远就看到妈妈站在学校门口等我。我说妈你怎么上完班不做饭跑来干嘛呀!

妈妈表情很僵硬,说咱们回家吧。

我想如果我知道我回家会看到什么,我宁愿放弃我后半生所有的幸福,让时间定在她活着的那一刻。

可是,我无法挽留雪儿的死亡。

雪儿的妈妈在雪儿死后的第二天赶到了。

看到雪儿爸爸后,也不顾旁人的存在,紧紧抱着她爸爸就哭。凄凉的哭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雪儿的继母。

因为,我看到她来到这里第一次在流泪。

我希望真诚的眼泪可以冲走他们给雪儿带来的痛。

我希望雪儿可以放下所有悲伤飞向天堂。

依然在坚强

手里捏着那封信。是她妈妈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它并交给了我。

依旧夜深人静时,我拿着手电筒卷在毛巾被里,看信。信封是我喜欢的紫色,印着我喜欢的卡通小鸡,碎碎的雪花飘下来。拿出信来,上面只写着一行字:我将化做午夜兰,陪着你一起走下去,所以,也请你一定要坚强。字迹很淡,但很刺眼。

我失声的大哭。

我恍惚的看到,儿时的雪儿穿着高贵的白色公主裙和我一起奔跑,夜色中的雪儿穿着妖娆的黑色纱裙来接我下课,忽然又换成了鲜红的连衣裙,花一样的红,血一般的艳,像夜兰花般倒在火焰般的血泊里。

阿石,要坚强,请你一定要坚强。

别死,别丢下我一个,我的坚强要有你在我的身旁啊!

乖哦,坚强,声音变的越来越缥缈,却一直围绕在我耳边不肯远去,我奋力挣扎着想要挽留。

你是在担心我吗,雪儿,你是在担心我吧!我会坚强,我会坚强起来,请不要再担心我。请不要因为担心我而逗留在这绝望的地方,快快飞去天堂,请记得我爱你啊。

她向我微笑,甜蜜的笑,我心痛到醒。

后记

白的纯真,无邪的童年。

黑的绝望,在空洞的青春中回响。

红的死亡,预示这最奢华的哥特式死亡。

采纳吧

Marilyn Manson是属于摇滚中的哪个类型?

准确地说 是 死亡哥特。

evanescence是属于美声哥特,和manson是一个大类,不同小类。

哥特金属被阴暗,不断喧吵的哥特摇滚的冰冷气氛和重金属侵略所包围,发现了在戏剧意识和用宗教,惊骇来装饰的抒情诗般的吸引力两种风格中存在着的中间立场。像前朋克般居先的哥特金属,暧昧的仿古,金属乐队般如Rainbow, Dio和Judas Priest般已被被形容为哥特的次要的嗓音,如果没有更多的特征,那么除了真正的哥特金属总是被哥特摇滚直接影响之外,缥缈的合成器效果和幽灵般的感觉同样和吉他重复段一样重要。因此哥特金属常常保留请求听众站在天平的两端。哥特金属最先在80年代中期前段浮现,以洛杉矶为中心,所以也常被叫做“死亡金属”,这个以Christian Death为首的发生地。很多哥特金属乐队自从在美国和欧洲跳跃起来之后,便通过tongue-in-cheek Type 0 Negative在90年代更广的另类金属听众中爆发了。在后10年期间,哥特金属同样被认为在黑色金属乐队寻找新的使他们的嗓音更低沉的道路上起了很重要的影响。

死亡哥特,死亡美学

不要把死亡当作一种憧憬..

不要因为想与众不同而崇敬死亡..

更不要经常把死亡挂在嘴边..

或许你把它当作为一道绚丽的风景..

或许你认为你因此而远离世俗..

放弃那可笑的念头..

死亡只能代表你在逃避..

你无能.你胆怯..你不敢面对将来..

于是你选择逃避..

而你却把遗留下的"债"背在别人身上..

你自私!~

不要像个玩笑..

遇到一点挫折就想死..

不要说痛苦的想要去死..

因为当真正的死亡来临时你会变的很糗..

我不想再看到人们做作的样子..

假装不入世俗..

假装远离红尘..

我问你..

把你扔在一堆废墟里..

你该如果保持身上的清洁..

你不能..

你只能同流合污..

但是我们却可以清除精神上的垃圾..

做一名精神洁癖者..

请别放弃这..唯一的..保持纯洁的方式..

有的音乐是磁场,你不自觉地就被它吸引过去了。

而哥特,则是黑洞。把人完整地吸进去,席卷你的思想、理性甚至一切下意识的东西。它会释放人性深处压抑太久的东西,让你的情绪进入白热化的癫狂痴醉。而在那种癫狂的状态下,人却会异常地清醒和冷静。

快乐让人肤浅,而痛苦让人深刻。以至在痛苦中沉沦。

沉沦,沉沦到黑暗的谷底。在那一刹间,你对世事忽然看得那么清楚。你终于永远也不会失望了,因为你终于绝望了。

哥特,是来自中世纪的蛊咒。

黑暗给了哥特黑色的眼睛,我们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哥特这个词汇开始鬼魅般潜入我们的生活,并以其暗含的凌厉锋芒悄悄改变了世界。以《指环王》、吸血鬼系列为代表的哥特电影正在火热票房,哥特音乐复苏并迅速发展,甚至连时装界也跟着掀起了哥特风潮。冷静地反思一下,哥特浪潮的汹涌并不止是单凭市场的炒作形成的,追究其背后,还有值得我们回味与反思的东西。

哥特文化从中世纪的兴起,几经波折发展到今天的卷土重来,有着其相应的社会历史背景。我想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整个人类在20世纪都愈来愈深地感觉到生存意义的质疑。这种虚无主义的发展标榜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二战后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神学复苏的思潮即是证明。哥特风潮的回归,与其说是恰好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不如说是大众有意识地发掘出了这种亚文化形态,并进一步完善了它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对于这种亚文化的实质和魅力所在,我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种信仰黑暗和死亡美学的宗教。这个题目或许太大了,那么就让我从哥特音乐开始谈起罢。

从早期哥特或者说是后朋的音乐中可以听出,摇滚经历了数次狂潮的洗礼发展到70年代末,Punk式粗糙简约的嘶吼已显出颓势,转向压抑和自省。大概是punk族向社会宣泄了所有的不满之后,发现一切依然故我无动于衷,于是他们开始对这个世界深深绝望。而在主流社会的门冷冷紧闭的同时,一扇黑色的刻满中世纪浮雕的神秘大门悄悄地向他们敞开了。Punk族们凭着叛逆的勇气闯入了这片曾经被称做哥特的禁地,并在那里找到了生存和繁衍的土壤。哥特,这个潜伏了几个世纪的魅影终于重见天日,摇滚乐史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哥特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其文化背景就决定了它与摇滚其它分支的明显差异。作为根植于浪漫戏剧艺术和十八世纪哥特式文学的音乐风格,它对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和对唯美主义近乎邪恶的追求,使得很多人避而远之。而相应的,也有许多对艺术尤其是后现代艺术敏感的人欣喜若狂地接受它。相比较其他的音乐形式,哥特更容易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不局限在音乐方面,可以上升到艺术观念甚至价值体系的层面。哥特音乐往往取材于挖掘和放大的人类感情世界,并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升了这种自发的感性体验,所以当它再作用于受众(借用新闻学的概念,指接受群体)时,常会引发进一步的审美感情和思考空间。如果一种音乐引发的不只是艺术上的欣赏,同时还上升到哲学上的反思,以至影响到个人的信念和价值体系的改变,甚至到对生命本原及终极意义的质疑,那么它的控制力就无法言喻了。正是籍由以上原因,我产生了把哥特音乐归于一种宗教的想法。

当然我的意思并非指哥特音乐的核心是宣扬宗教。事实上它并不比其它的音乐形式更具宗教性,至少大多数乐队的创作目的并不是为了传播某种宗教信仰,甚至有些极端的乐队旗帜鲜明地宣扬反宗教。我在这里所谈论的宗教不是指基督教、天主教或东正教等具体的实体,而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究竟什么是宗教?

有位哲人说过,科学演化到最后往往归于哲学,而哲学演化的终点往往归于宗教。

宗教的影响力可以是异常强大的。我不由想起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最初入侵中国的时候,首先就是派大量的传教士登陆口岸开始传教。这好像是殖民国家的惯用手段,因为他们明白宗教对人的驾驭控制远远胜过武力等一切外在的强制力量。意识范畴的东西不会轻易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也往往因主观上的固执而呈现不可逆性。同时,宗教对于人性的抑制和对于神性的崇拜使得信徒往往情愿放弃其原有的思想体系,而表现出一种超自然的激情去臣服于这种宗教所宣扬的“神”的脚下。这种激情也是最可怕的。它表现为当事人心目中为终极存在无条件献身的神圣使命感,而事实上这种使命感多少带着盲目性。哥特作为一种音乐流派吸引了大批的乐迷的疯狂热爱,同时还有很多乐迷们为维护其信仰的纯洁性对主流文化和其它音乐流派表现出不屑的死硬态度。从客观上来说,这也可以看作是宗教对受众所产生的非理性主义的强烈影响。

接下来想谈谈哥特的黑暗特质。哥特追求的是黑暗和死亡美学,这种与经典哲学观念格格不入的理念使得它久久徘徊于主流文化和严肃艺术的大门之外。然而桀骜不逊的哥特对此丝毫不以为意,也许体系庞大、颓废叛逆的地下文化反而更适合它的发展。等到20世纪末期,哥特音乐终于重见天日的时候,黑暗和痛苦已经在它肌骨深处烙下了悲剧的胎记。追溯到哥特的主题上,我们会发现其与悲剧艺术的主要因素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冷酷、各种暴力、疯狂和性乱。而悲剧中的非理性和神秘性因素更是切合了哥特的特质:黑暗。无论是暴戾狂躁的Black Metal、凄凉沉郁的Doom Metal,以及虚幻弃世的Dark Wave,无不闪烁着人性深处的悲凉,以及或隐或现的悲剧的影子,不同的只是表现的方式和具体结合的气质而已。哥特音乐惯用的表现手法是:男声主唱极尽压抑与爆发之所能,把暗夜里的绝望挣扎表达的淋漓尽致;背景中圣咏式的女声往往带有浓厚的悲天悯人的气质,仿佛是在劝诱人对宿命低下撕拼的头颅;而器乐则是黑夜中呜咽的风声、月影里的狼嚎和鲜血滴落在泥土里的声音。

当哥特发展到了Dark Wave,更是倚重于意识主导音乐,,编曲的架构和器乐的铺陈完全是为了迎合、张扬这种讴歌黑暗艺术的音乐理念,而乐器本身技巧的发挥则被放搁置到背景的角落,甚至被其宏大的气势所掩盖。这并非因为Dark Wave不注重技巧,恰恰是因为他们把技巧锤炼到一种成熟的高度,以致于完全融合入音乐本身,化为无痕了。Dark Wave中有很多结合古典风格交响乐的气势恢弘的作品,还有一些温馨柔美堪比民谣或New Age的仙音派作品,似乎把黑暗的影子抹杀得不留痕迹。但是就我个人认为,渗透在古典交响中的黑暗可以说是“大隐隐于朝”, “仙音”里的黑暗至少也算得“中隐隐于市”。对于压抑的现代人而言,如果说清新圣洁的New Age是厌倦烦嚣都市后精神上的小憩,那么Dark Wave里同样一尘不染的仙音则是窥破一切后对冰冷现世彻底的出逃,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冬夜里所做的离开人世追寻温暖的美梦,做梦者沉浸在宁静的快乐之中,却再也不对这个世界抱有任何希望。黑暗发展到Dark Wave的境界,大概也就是涅磐前的G点了罢。

哥特音乐还有另外一个特质,那就是它所崇尚的死亡美学。曾有评论者说,“哥特音乐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在黑暗、深沉、绝望的音乐中,还能够呈现出一种优美感。” 诚然,哥特的主题多是宣扬死亡美学。这种异端的极致美学根本不见容于或者说是不屑容于主流文化中。但我并不认同哥特文化是地狱的说法。我觉得哥特有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完全并行于主流的社会价值体系。主流意识形态是从“生”为出发点,歌颂生命的欢欣;而哥特文化则是以死亡为出发点,通过另一个角度去诠释人类无法回避的主题,如悲剧或是死亡,以此来表现生命中的痛苦及其价值。这两种意识形态象生命枝条上的互生叶片一样,不求中和,只求和谐地共存。因为究其共同目的,还是着力于探寻生命的终极意义。这种理解就好比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的双重人格一样,为了生存必须建立积极入世的态度,但同时也会借助于思考与冥想构筑与外部世界的喧嚣相抗衡的内心世界。在很多时候,生存这个问题本身,对于对生存和死亡有着清醒的自觉意识的生命个体来说,是艰难的。要承受外部世界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内心世界的“不能承受之重”,要为生存下去寻找勇气和毅力,以及面临死亡的恐惧,大量现代文明的副产物使得人们需要借助很多东西来宣泄和调整。那么这时,哥特亚文化的应运而生可以看作是现代人获取心理平衡的必然需要。

哥特文化与死亡的联系,追究到其先天因素,可能还要归结到中世纪晚期神学领域的赎罪理论得到了发展。它认为基督的受难是为触犯了圣父的正义所作的赎罪。哥特式大教堂区别于罗马式建筑的特征之一,就是其西门的门楣上显示的不是荣耀中的基督,而是正在进行最后审判的基督。中世纪后期的特点是摆脱不了死亡这一个人判决时刻的纠缠,表现在宗教思想上就是对罪孽、死亡和审判日益增长的执着,而这种阴暗情调则为哥特文化的基调埋下了伏笔。

前文曾提到哥特音乐具备天生的悲剧性,而弗洛伊德在谈论《李尔王》的时候又曾经提到,悲剧旨在教导我们“放弃生命,放弃爱情,而与死亡的必然****上朋友。” 尼采由悲剧艺术引伸出来的悲剧世界观则是“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和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尼采的悲剧理论是给悲剧和死亡赋予美的少数几种悲剧理论之一,它把悲剧看成是灿烂辉煌的,一种“形而上的安慰的艺术”。为了阐述“悲剧性”的实质,叔本华和尼采都转向了音乐。由此可见,哥特音乐作为一种 “形而上的绝望”的载体来表现死亡美学,有其必然性。

哥特音乐的死亡美学不仅表现在音乐风格上,也体现在其视觉效果和行为艺术上。惨白的面孔,夸张的五官,麻木的表情,凌乱的长发,复古的着装和冰冷的金属装饰,这些都已是哥特族的经典特征。从哥特乐队的演出可以看到,他们对生命的绝望和对死亡的迷恋已经深入骨髓,沉郁压抑与自我毁灭的情绪展露无遗。即使是激烈的吼叫也绝不同于朋克、金属的怒吼,他们根本就不准备抗争、颠覆什么。那只是歇斯底里的吼叫,是人在窒息前最后的嘶吼。不是运用声带,而是用肢体在吼叫,在挣扎,在呻吟。这种极端的表现手法极具视觉震撼力,连同阴暗神秘的舞台设计一起传达了一种强烈的理念——死亡之美凌空出世,震撼一切!而在这种近乎宗教仪式的气氛渲染下,观众很难不被感染。

说到这里,才发觉这篇文章已经太长太长,虽然还有言犹未尽之感。如果你有耐心看到结尾,说明你和我一样,已经被哥特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最后借一句话来结束吧:“哥特不单是一种音乐型态,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哥特是一个可以让人逃离现实而进入的幻想世界,一个黑暗而浪漫的世界。”我想,这也正是哥特这个宗教致命的吸引力所在。

歌特 死亡摇滚听多了,我现在变的很消极怎么回事

继续听!!!!!!

你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哥特,什么是金属,什么是摇滚。什么是音乐,或许还没有懂得人生!

任何存在的事物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启发,不是哥特因为表现的形式颓废,黑暗,恐怖,变态让你情绪波动愤怒,而是你的内心本身就是“哥特”,只是内心深处找到了一个可以靠近甚至可以为自己开脱的“意像”,这就是哥特摇滚之类的死亡而暴力的歌曲,你还没有认为自己的心灵改变时,就会被这类音乐的外表迷惑,从而导致你误认为是这些东西让你变了!

很简单的道理,生长在淤泥中的植物大都会认为时与你染黑了自己,因为有句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抑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是它们没有想过为什么不是自己沾染了淤泥才会变脏,而不是与你污染了自己!因为还有句话“出淤泥而不染!”。

当生活在一个有明显的特点的环境中时,自己的改变就很容易和相似的环境联想起来,在大的环境在很难认清楚自己,这是人的共性,也可以说时生物的惯性。一只小动物,你想去吓它但不会伤害它,但是它由于你的惊吓意外摔跤受到伤害,就算你打算抚摸它,这个伤害它会很本能的归功在你的身上,因为在它摔跤的当时你在场,并且有所行动,所以它就不会考虑自己的原因。

摇滚是一种精神,艺术是一门学问!

表面上的理解只会误导,不管什么形式的摇滚,都是精神高度理想化,美好化的,只是摇滚的风格确立了这些思想必须用暴力,血腥,残忍,情色的形式表现才能使人们得到释放,却并不是教导人们去走向地狱!

只有明白世界间的普遍道理才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世界本没有感情,都是人类加上去的,许多事情不需要很在乎结果,短暂的一生,能满怀轻松的走完这个过程就是享受,无论喜与悲,痛苦一样能给人快乐,如果仔细体会,它很有意思,因为当你离开曾经的痛苦时,既觉得有一种征服的荣耀,又觉得有一种思念的味道。

要摆脱你的苦恼,不是简单的应该什么办,做一件事,说一句话时不能改变的,就算当前问题解决了,以后还会无所适从。

要从根本上认识自己,说服自己,征服自己,然后才能认识别人,说服别人,征服别人,最后世界就在你的心中,痛苦烦恼的感情会远离你而去!

真诚的希望你不要受到摇滚乐表面的影响,我是玩摇滚的,我的乐队原创歌词肮脏,节奏疯狂,但是我从来没有变得和大众眼中的摇滚乐爱好者或演奏者一样颓废消极,反而我更清楚的认识了人生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