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的时间,大约三十分钟(源于僧人打坐),一炷香时间等于多少分钟
在现代社会,人们所用的计时方法都是采用24小时制,这是世界通用的时间制度,而在古代却没有统一的计时方法,他们常用一炷香的时间来计时,那么,一炷香能烧多长时间呢?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吧。
一炷香的时间
古时候一炷香的时间大约为三十分钟,也就是两刻钟左右。“一炷香”的这个时间概念起源于僧人打坐,僧人一般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比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炷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这在当时算是一种比较好的计时方法,不受白天黑夜的影响,而且携带方便,制作简单,还能营造气氛。
古代的计时方法
1、特定称谓计时法
古代的人们经常根据寒暑的变化现象,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不同的时段,比如春季就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春就是初春或早春,仲春就是春天中间的一段时间,季春就是暮春或晚春。此外,古人还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月,称为晦、朔、弦、望。
2、十二地支计时法
在西汉时期,人们开始将一昼夜的名称固定下来,分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哺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个时辰,并用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标明,又以十二生肖作代。比如子时是十一点到十二点,丑时是一点到三点,寅时是三点到五点。
3、五更计时法
古人把一夜分成五更,每更两个小时,也就是流传至今的“五更”。夜半就是指子时,是现在的二十三点到一点,所以古书上把这个时辰称为“子夜”,由于全夜为五个更,第三更便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而且古人将白天说成是“钟”,夜晚称作为“更”或“鼓”,所以有“晨钟暮鼓”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