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舍利子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是舍利子?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
说起舍利想必大家都非常耳熟了,但是却几乎没人多少人见过。舍利子是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一些东西。舍利的结晶体舍利子的形成与骨骼和其他物体共同火化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关,不过这也只是推测。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佛教中的舍利子是如何形成的吧。
“舍利”是梵文(Sarira)的译音,意思为“身骨”或“灵骨”。在佛教中,“舍利”特指佛陀或高僧遗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
前几年,我国的一些寺院相继出现“舍利子”半夜发光的现象。漆黑的夜晚,寺院中的“舍利子”竟发出荧荧的磷光,或暗红,或淡紫,或浅黄,美丽而又诡异。一时间,善男信女纷纷前往瞻仰。
“舍利子”为什么会发光呢?不少笃信佛教的人认为,这和修行程度的高低、悟道是否彻底有关,但也有人认为,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于是有人研究了一些“舍利子”,发现所谓“舍利子”的成分跟焙烧以后的胆结石或肾结石的成分很相似,并认为“舍利子”很可能是焙烧以后的结石。他们指出,高僧终日静坐参禅,活动量较小;食物大都以素食为主且饮水也较少,因此,他们的体内极易生成结石。
事实上,结石主要成分是钙质或金属盐沉积,形态和水垢相似,这些东西在高温下都会变成粉末状的的氧化物。更何况,人体内结石数量极其稀少,若体内有大量结石,就必定会危及生命。而现实中,不少高僧大德出现的舍利数量十分惊人,仅从这一点上来讲,“舍利是结石”的说法就难以自圆其说。
同时,舍利色彩和形态各异等各种神奇现象,也都表明它不可能是结石。
舍利在佛教徒中可以产生,依据佛典,舍利是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常年素食并不是舍利产生的条件。现实中,也有仅皈依一年的在家居士,往生后出现了五彩舍利。而普通素食者,或是素食动物,他们有舍利出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