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为什么会离开刘备,历史徐庶为什么会离开刘备

麦兜
麦兜 2023-09-21 12:24:01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造反,想要登上历史的舞台,于是狼烟四起,哀鸿遍野。在经过长达数十年的你争我斗之后,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虽然如此,但是刘备依然是最弱的一方,曹操虎踞龙蟠,独占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江东孙吴,占据水资源优势,水军作战甚是了得,唯独刘备连一座城池还要伸手向别人借。

身边没有谋士,只有武将,结果是屡战屡败,事情的转机一直到遇见徐庶开始。徐庶此人,原本就有惊天伟略之才,但之前一直是侠客,后来才弃武从文,学习用兵之道,也算学有所成,在当地小有名气,也是因为刘备的再三邀请,所以他才答应辅佐于他,但是时间不长,徐庶就选择了离开,因为曹操以徐庶母亲为要挟,要他前去相救,不过徐庶离开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要救自己的母亲,最起码不完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徐庶也是心怀大志之人,跟随刘备也是想要有一番作为,他也没有辜负刘备对他寄予的厚望,因为徐庶的出现扭转了刘备长期以来一直战败的局面,在面对还是老对手的曹军,还是老对手曹仁,虽然他懂得排兵布阵,但是在徐庶的指挥下,蜀军很快破了曹仁的金锁镇,取得了一场鼓舞士气的胜利。

但是好景不长,当曹操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后,便挟持了徐庶的母亲,并以此为要挟,要徐庶投降于他,但是在临走之际,徐庶答应刘备终身不为曹操献上一计,那么为何徐庶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呢?

其实,搭救自己的母亲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是因为徐庶不想再为刘备出力了,因为他看清了刘备的为人,一直以来他所谓的匡扶汉室,只不过是一种说辞,一种幌子,是刘备用来收买人心的一种借口和工具。

出身卑微的刘备,虽然是皇室后裔,但是落魄的他没钱没势没人脉,想要创业成功是十分艰难的,可以说是白手起家,身边也就自己的结拜兄弟,但都是有勇无谋,所以他只能想法对自己进行包装,而匡扶汉室就是他最华丽的外表。但是他的心思还是被徐庶看穿了,在徐庶看来,他和曹操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但因为对自己礼遇有加,所以他左右为难。

而正在此时,曹操挟持了自己的母亲以此来要挟自己,这就为他下定决心离开刘备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但也许是因为报恩吧,所以徐庶在离开之前还是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好友诸葛亮,这才有了三顾茅庐等一系列事情。

论谋士,三国最有名的应当是诸葛亮、荀彧等人。因为他们生前对三国局势形成了巨大影响,身后又留下万世美名。于是在他们这些卓越者的衬托之下,一些相对没那么有名的谋士就成了"泯然众人矣"的"普通人"。且就连诸葛亮的伯乐,曾向刘备推荐他的徐庶,都成了"背景板"。

徐庶真的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背景板",最大的成就就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那恐怕《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要站出来说不服。

真实的徐庶是诸葛亮欣赏的至交

徐庶,字元直,颍川(今河南省境内)人。他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并未占据多少篇幅,陈寿甚至都没能给他作单独的传记。因而我们就连徐庶的生卒年都并不清楚。

但没有争议的是,徐庶和诸葛亮在尚未卷入东汉末年乱局时就已经成了至交。也正是因为与诸葛亮有此交情,陈寿才得以在讲述诸葛亮的传奇一生时,也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里留下徐庶的些许故事。

不同于一心隐居的诸葛亮,徐庶是愿意在乱世中主动谋划未来的。当刘备屯兵新野(今河南省南阳市境内)时,徐庶主动去拜见了这位新近崛起的豪杰,并很快得到重用。

因为活跃在刘备身边,得到信赖,徐庶本着为主亦为友的念想,向刘备陈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再加上徐庶"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劝说,这才有了千古流传的"三顾茅庐"、"隆中对"和那个闻名于世的蜀汉核心诸葛亮。

而后诸葛亮的加入并未影响徐庶继续在刘备手下施展拳脚。两位故交反而因配合默契而互相成就。在刘表逝世,刘备率众撤离时,跟随的谋士数量众多,但陈寿只取徐庶一人与诸葛亮并列,称"(刘备)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

然而就像刘备在这场撤退中失去了两个女儿一样,徐庶的母亲也因为长坂坡之战成了曹军的俘虏。曹操没能用两个刘家的女儿威胁刘备,便转移目标用徐庶的母亲强迫徐庶,要求他辞刘归曹。

在"忠"与"孝"之间,徐庶最终选择了后者。他向刘备解释:"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随后蜀汉的阵营之中不再有徐庶这个人,而曹魏也并无什么大事与徐庶挂钩。"无益于事"的徐庶就这么渐渐淡出史册。

从如此简略的资料里我们能把徐庶和诸葛亮比较出个什么结果呢?那就是徐庶能力不会差。早年一心只有归隐,不愿与凡夫俗子同行的诸葛亮却愿与徐庶交好,这便是对徐庶才学的最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