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上帝之鞭都是谁,三大上帝折鞭之处

麦兜
麦兜 2023-09-13 15:00:01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三大上帝之鞭都是谁,被誉为上帝之鞭的三个人分别是谁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文章是对这三个问题的解析,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

1、第一鞭匈人之王阿拉提

《波斯史》中提到三世纪末阿拉提“这头饥渴太久的苍狼已经对它面前弱小的西方民族露出了爪牙……公元四世纪中叶,阿兰聊灭国,西方震动。从此,匈奴在西方的活动遂史不绝书。”

阿拉提是匈人的王,匈人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匈奴人。在汉帝国的强迫压制下,匈奴人开始逐渐西迁。公元305年,匈奴人开始进入欧洲,而后逐渐被称为匈人。

在匈人统一各部落之后开始四处出击。先后战胜了拜占庭、波斯帝国、东,西罗马等国家。甚至在阿拉提最巅峰的一战,兵围意大利。摧毁了意大利北部绝大多数城市。如果不是因军内疫情爆发,加上西罗马求和与东罗马援军即将赶到,恐怕轮不到奥斯曼帝国灭亡东罗马了。

可惜的是阿拉提在回军的路上因生病而逝。

2、第二鞭西辽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本身文武双全,有极为出色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对政治斗争非常熟悉,并且敏感,这些特点,在他开创西辽帝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耶律大石是进士出身,由此也可想见契丹族的汉化程度之深。在他生活的年代,辽国国政日非。他虽然在朝廷里屡次获得升迁,不过这并没有阻挡帝国灭亡时间的到来。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国,立誓灭金。辽国天祚帝欺女真人少,不断添兵过去,结果全都失败。后来阿骨打甚至攻下了辽国的银都,黄龙府。

此时耶律大石正在南京防备宋朝。前线战事扑朔迷离,耶律大石为稳定军心,在辽国南部拥立了耶律淳为皇帝,成功挫败了宋军的两次袭击。后来被金军俘虏后,再次逃脱,来到天祚帝身边。天祚帝不见容,且执迷不悟,要与金人毕其功于一役。战前,耶律大石杀死监视的兵将,带领200亲随往北出发,来到了可敦城。

可敦城是辽国西北地区的权利核心,当地的部落心向契丹,并没有受到前线辽金战事的影响。

辽国立国200年,在西北地区也留下了很多关系。耶律大石来到这里,慷慨陈词一番后,获得了辽国西北七州,十八部落的人力支持,得到精兵1万余人,初步建立了政权组织。

为了贯彻他的待机而动的方针,金国势大,他不硬碰,而是一路向西进发。一路上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国家,要么被他击败了,要么就被降服了。中亚地区的封建主们听说东方来了一支远征军,就组团过来打,结果也是没打过,耶律大石立国之战打赢了。

此后,耶律大石打赢了东喀剌汗国,西喀剌汗国,并在有决定意义的卡特万会战中以少击多,大败伊斯兰教联军,将河中地区和花剌子莫地区收入囊中,成为中亚霸权,盛极一时。

耶律大石本人信奉佛教,又深受汉化,他对中亚众多的民族和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宽大方针,一改过去300多年里伊斯兰教的霸道蛮横,大为增加了中亚地区的各国人们的向心力,使得他这样一个外来的政权,快速在中亚站稳了脚跟,成功阻止了伊斯兰教的东进狂潮。耶律大石恰当的充当了各个宗教联合抵抗伊斯兰教侵吞的势力代言人,他的宽容政策和宽松统治给了这片土地难得的安宁和和平。

耶律大石对治下的臣民非常宽容,因为核心统治人口太少,他不期求直接统治,而是派出监管员,满足于征收一户一第纳尔的税金。在帝国强盛期,这样的做法并无不可,但是当帝国发生重大变化时,也容易一朝功夫化作乌有。后来的蒙古人也因为统治民族人少,采取了同样的做法,结果也是没有建立起来稳固的统治。

耶律大石几乎是以个人之力,横绝沙漠,再开辽国国运,他本人的文韬武略自不必说,同期的金国,宋国言称西部大国,不说国名,皆言大石。

他的同宗耶律楚材,对耶律大石的建国伟绩称赞不已,说他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

3、第三鞭元太祖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在位二十二年,其间南征北讨,所向无敌。现在的内外蒙古、辽东二省以及中国西北部,还有天山南北两路,直到中亚细亚、阿富汗、伊朗东部、高加索山附近的部落都被成吉思汗征服。

成吉思汗用兵如神,乘时崛起,扫平各部。而且他善于用人,手下人才武有四杰,文有耶律楚材,因此所向无敌。并且成吉思汗立下的军事制度也与众不同,例如:

(一)蒙古人自幼狩猎,从小学习骑马射箭,所以骑兵非常优秀。这样的骑兵,每人有三四头战马,战马可以替换,因此能够整天驰骋。

(二)骑兵远行,遇到紧急军事,只吃马奶和干酪,或着刺马出血,喝马血充饥,可以支撑十天,所以进兵速度非常快。

(三)编制军队,以十倍递进。每十人为一队,队长叫作十户;十户以上有百户,统十户百人;百户以上有千户,统百户千人;千户以上有万户,万户直接归大汗管辖。这些大小部长对他的部下都有无限权力,部下无论什么事,都需要向上面禀报后才能行动。军令一出,不得违抗,否则无论贵贱,必加刑罚。

(四)蒙古兵虽然经常出战,但还是需要纳税,一定要让妻儿守家,交完税收。因此他们虽然连年兴兵,但军饷从不缺乏。

正是这些制度保证了蒙古军队强劲的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