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婴是怎么死的,窦婴是好人还是坏人

麦兜
麦兜 2023-08-29 23:39:01

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充满变数,每个人都无法预知自己的人生结局,尤其是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伴君如伴虎,作为皇帝身边的大臣更是人生无常,生死往往只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一、窦婴其人

窦婴,今河北衡水人,曾任汉武帝时期丞相。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侄子,具有军事才能,性格耿直、重义气,谋事不谋人,做事不知变通。这也许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国相,后因病免职。景帝即位之初,任詹事,就是掌管皇后和太子家事的官员。窦婴因在一次酒宴上反对景帝日后把帝位传给梁孝王刘武,遭到姑姑窦太后记恨。刘武是景帝同母弟弟,窦太后对这个小儿子宠爱有加。当景帝说出百年之后要把帝位传给刘武时,窦太后非常高兴,没想到窦婴马上反对,说: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帝位只能父子相传,你怎么能擅自把帝位传给弟弟呢?窦太后一怒之下,开除了窦婴进出宫门的名籍,不准他进宫朝见。于是窦婴就借口生病辞职回家了。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叛乱,汉景帝任命窦婴为大将军,驻守荥阳,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动向。待叛乱平定,窦婴因军功被封魏其侯,名声大振,游士、宾客争相归附。朝廷议事,没有人敢与条侯周亚夫、魏其侯窦婴平起平坐。这是因为七国之乱事关景帝朝的安稳,而平定这次叛乱的两大功臣便是周亚夫和窦婴。

公元前153年,景帝立刘荣为太子,窦婴为太子太傅。三年后,刘荣被废,窦婴因多次为太子辩解无果而称病隐居数月。经人劝说、权衡利弊得失后,回朝任职。

公元前141年,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位,景帝皇后王娡称制,尊称王太后。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汉武帝任命窦婴为丞相,王娡同母弟田蚡为太尉。

二、田蚡其人

田蚡,今陕西咸阳人,相貌丑陋,能言善辩,深得姐姐王娡的喜爱。田蚡是一个阿谀奉承、奢靡滥权之人。

当窦婴显赫朝野时,田蚡还是个郎官,他来往于魏其侯家中,陪侍宴饮,谦卑有礼。景帝晚年,田蚡做了太中大夫,身份开始显贵起来。汉武帝继位后,作为舅舅的田蚡被封为武安侯。田蚡想做丞相,便千方百计提升自己的名望。他对宾客恭恭敬敬,推荐一些闲居在家的人到朝廷任职,以此来压倒自己的竞争对手窦婴。但原窦婴门客籍福劝他说:“魏其侯显贵已经很久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归附他。现在您刚刚发迹,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就是皇上任命您做丞相,也一定要让给魏其侯。魏其侯当丞相,您一定会当太尉。太尉和丞相的尊贵地位是相等的,您还有让相位给贤者的好名声”。

田蚡听从了籍福的建议,并委婉地让姐姐将他的意思暗示给汉武帝。这样田蚡轻而易举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籍福去向窦婴道贺,夸赞他以喜善而登相的事实,也建议窦婴不要疾恶太深而招致毁言报复,实际上是提醒他日后要处理好和田蚡的关系,而窦婴置若罔闻。

三、窦婴和田蚡同时被免职,结局却不同

汉武帝尊崇儒学,窦婴、田蚡也是儒学爱好者,他们极力扩大儒家学说的影响,这让喜爱黄老之学的窦太后很不高兴。公元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建议汉武帝不要把政事禀奏太后。窦太后知道后大怒,下令罢免并驱逐了赵绾等人,解除了丞相和太尉的职务。窦婴、田蚡从此以列侯的身份闲居家中。但田蚡因王太后的缘故,仍受皇帝宠信。天下趋炎附势之人,都离开了窦婴而归附了田蚡。田蚡日益骄横起来。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丞相柏至侯许昌和御史大夫武强侯庄青翟因办事不力被免职。接着汉武帝任命田蚡为丞相。汉武帝非常信任田蚡,他入朝奏事,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天。田蚡势力扶摇直上。家中美女数以百计,珍宝金玉、狗马、器物,数不胜数。

公元前132年,黄河改道南流,十六郡遭严重水灾,田蚡因封邑在旧河道以北,没有受到水灾,力阻治理,使治河工作停止二十年之久。

田蚡曾经想把考工官署的地盘划给自己扩建住宅,汉武帝生气地说:“你何不把武器库也取走!”此后气焰才有所收敛。

四、窦婴和灌夫成为生死至交

灌夫,颍川人,尚游侠,以勇猛闻名。因平叛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中郎将,后为代国宰相。汉武帝即位后,为淮阳太守。武帝认为淮阳是“天下郊,劲兵处”,可见他对这个太守给予的厚望。公元前140年,入京担任太仆。次年,因酒后殴打长乐宫卫尉、窦太后的兄弟窦甫,汉武帝担心太后斩杀灌夫,改任他为燕国宰相。几年后,犯法免官,以百姓身份居住长安。灌夫家产数千万,食客每日数十百人,横暴颍川郡。

窦太后去世后,窦婴更加失势,可以说是门可罗雀,但只有灌夫一人如同以往。窦婴天天闷闷不乐,唯独对灌夫格外厚待。窦婴想依靠灌夫去报复那些平日仰慕自己,失势后又抛弃了自己的人。灌夫也想依靠窦婴去结交列侯和皇族以抬高自己的名声。两人互相援引借重,彼此情投意合,没有嫌忌,只恨相知太晚了。他们的交往就如同父子之间那样密切。

五、窦婴和田蚡矛盾加剧

一天,灌夫去拜访田蚡,田蚡答应灌夫第二天拜访窦婴。灌夫将此事告诉窦婴,窦婴很高兴。为此,他和夫人忙了一个通宵,又是买酒肉,又是打扫房间。天刚亮,就让人在宅前伺候。等到中午,也不见田蚡到来。窦婴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记了这件事?”灌夫很不高兴,便驾车亲自前往迎接。田蚡之前只不过是顺便一说,实在没有打算来窦婴家赴宴的意思。等到灌夫来到门前,田蚡还在睡觉。

灌夫说:“将军昨天幸蒙答应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夫妇备办了酒食,从早晨到现在,没敢吃一点东西。”田蚡故作惊讶,说:“我昨天喝醉了,忘记了跟你说的话。”便驾车前往,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气。等到喝醉了,灌夫舞蹈一番,舞毕邀请田蚡,田蚡竟不起身,灌夫就用言语讽刺他。窦婴立即搀扶灌夫离去,并向田蚡谢罪。田蚡一直喝到天黑,尽欢才离去。

田蚡曾派籍福去索取魏其侯在城南的田地。窦婴大为怨恨地说:“我虽然被废弃不用,将军虽然显贵,怎么可以仗势硬夺我的田地呢!”不答应。灌夫听说后,也生气,大骂籍福。籍福不愿两人有隔阂,就骗田蚡说:“魏其侯老了,就快死了,姑且等一段时间吧!”不久,田蚡听说窦婴和灌夫实际是因愤怒而不肯让地给他,也很生气地说:“魏其侯的儿子曾经杀了人,是我救了他的命。为什么他竟舍不得这几顷田地?再说这与灌夫何干?”田蚡从此十分怨恨灌夫和窦婴。

公元前131年春天,田蚡向皇帝状告灌夫,说他横行颍川,百姓深受其苦。灌夫也抓住了田蚡接受淮南王金钱的秘事,而且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后来由于双方宾客从中调解,才停止互相攻击,彼此和解。

六、田蚡婚宴,灌夫使酒骂座

公元前131年夏天,田蚡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王太后下令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贺。窦婴硬拉灌夫前去。酒酣之际,田蚡起身敬酒,宾客们都离开席位、伏在地上,表示不敢当。等到窦婴为大家敬酒时,只有他的一些老朋友离开了席位,其余的人只是稍微欠了欠上身。灌夫不高兴。他起身依次敬酒,敬到田蚡时,田蚡照常坐着,只稍欠了一下上身说:“不能喝满杯。”灌夫火了,苦笑着说:“您是贵人,这杯就托付给你了!”田蚡不肯答应。

敬到临汝侯灌贤时,灌贤正在跟程不识附耳说话,又不离开席位。灌夫正一肚子怒气无处发泄,便大骂灌贤: “平时诋毁程不识不值一钱,今天长辈给你敬酒祝寿,你却学女孩子一样在那儿同程不识咬耳说话!”田蚡对灌夫说:“程将军和李将军都是东西两官的卫尉,现在当众侮辱程将军,仲孺难道不给你所尊敬的李将军留有余地吗?”灌夫说:“今天杀我的头,穿我的胸,我都不在乎,还顾什么程将军、李将军!”宾客们借故上厕所,纷纷离开了,窦婴也挥手示意灌夫和他一同出去。田蚡于是发火道:“这是我宠灌夫的错。”便命令卫士扣留灌夫,灌夫想出去又出不去。籍福起身替灌夫道了歉,并按着灌夫的脖子让他道歉。灌夫越发火了,不肯道歉。于是田蚡下令捆绑灌夫,“劾灌夫骂座不敬”,囚禁在特别监狱里,追捕所有灌氏亲属,均判决为杀头示众之罪。

七、窦婴挺身而出救灌夫

窦婴感到非常惭愧,想尽各种办法营救,都不能使灌夫获释。灌夫被拘禁,无法告发田蚡的秘事。窦婴决定挺身而出上书皇帝,但遭到妻子的反对。魏其侯对夫人说:"侯爵是我挣来的,现在由我把它丢掉,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再说我总不能让灌仲孺自己去死,而我独自活着。"于是瞒着家人,上书武帝。汉武帝马上召他进宫,窦婴就把灌夫酒后失言的情况详细地说了一遍,认为不足以判处死刑。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赏赐窦婴一同进餐,说道:"到东朝去公开辩论这件事。"

八、东朝廷辩

窦婴到东宫,极力夸赞灌夫的长处,说他酗酒获罪,最不该死。而田蚡却拿别的罪行来诬陷灌夫,诋毁他骄横放纵,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窦婴攻击田蚡的短处。田蚡说自己不过爱好音乐、狗马和田宅,所喜欢的不过是歌伎艺人、巧匠,而诬陷魏其侯和灌夫,招集天下豪杰壮士,昼夜商议,诽谤朝廷,窥测东、西两宫,意图谋反。汉武帝问:"他们两人的话谁的对呢?"只有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魏其侯的话是对的。其他大臣如都尉汲黯、内史郑当时等,尽管都认为窦婴是对的,但畏惧田蚡,唯唯诺诺,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汉武帝怒斥郑当时:"我将一并杀掉你们这些人。"于是罢朝回宫,侍俸王太后进餐去了。

九、太后施压,窦婴以“伪造圣旨罪”惨遭斩首

东朝廷辩结束后,王太后向汉武帝施加压力。汉武帝派御史彻查灌夫的罪行,结果与窦婴所说有很多不符之处。窦婴有欺君之嫌,被拘禁在监狱里。万般无奈之际,窦婴让侄子把汉景帝生前留给自己的遗诏上奏汉武帝。奏书呈送汉武帝,但在尚书保管的档案中却查不到这份先帝遗诏,于是有人弹劾窦婴伪造先帝诏书,应判处斩首示众。

公元前131年冬天,灌夫及家人全部被处决。窦婴听到这个消息,愤慨万分,患了中风,不吃饭,只等死。后听说汉武帝没有杀他的意思,窦婴又开始吃饭治病了。可意想不到的是,这时诽谤他的流言蜚语不断传到汉武帝那里,因此就在当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窦婴在渭城大街上被斩首示众。

第二年春天,田蚡病倒,不停喊叫,说自己有罪。巫师告诉其家人:看见窦婴和灌夫两人的鬼魂在他身边,要杀死他,不久田蚡去世。

田蚡因酒桌上的私怨陷害窦婴,使窦婴斩首示众,自己也因此发疯而死。他们的宦海沉浮,反映了两个外戚家族的兴衰。

谭论古今,让历史告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