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秦武王举鼎死的吗?,秦武王举鼎为什么会死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死,武王即位,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武公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历史上秦武王举鼎了吗?
《史记·秦本纪》里面没说秦武王的死因。但是在《赵世家》里面,就说到,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史记》是正史,一般我们都是相信的,虽然里面的确是有些史实,《史记》在不同章节里的表述不一,还有的跟后来发现的出土文献记载有出入,甚至于还有我们今天认为是怪力乱神的东西。
不过《史记》的问题,实际上是《史记》之前文献的问题,不同的文献,记载不同,《史记》或者是没有能力去判断,因而互见存疑;或者是因为材料冗杂,没有办法面面俱到,去解决各个抵牾之处。有些怪力乱神,那也是以前的文献记载了,或者当时人都信以为真的,比如说汉高祖斩白蛇之类的。
有网友已经指出了,秦本纪里其实是说了死因的。这是极不应有的疏失!《秦本纪》原文是:
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族孟说。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史记》既然记载了秦武王这个故事,至少当时人都觉得这事儿是真的。从逻辑上说呢,秦人尚武,这哥们又被称为“武王”,那想必也是个凶狠好斗的角儿,扛鼎而死,是有点儿磕碜,但是那也是人家的爱好,帝王嘛,总有点小癖好,雅点儿的比如爱画画,俗点儿的比如爱开锁。
举鼎,《史记》说项羽“力能扛(gang)鼎",看来扛鼎这事儿,是那个时代武人的爱好。力士,以前用战车作战时,是很重要的人物,比如车陷坑里了,站在战车右边的力士,车右,就得下车去负责把战车扛出来。比如春秋时的齐晋鞌之战,齐侯的战车,“骖絓于木而止”,但是车右逢丑父前一晚胳膊被蛇咬伤,但是隐瞒了伤情,结果在关键时刻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被晋军追上了。后来车战式微,改为步骑兵大战,力士也还是挺重要的,像项羽的垓下之战,项羽突出汉军合围,杀得天昏地暗,没有惊人体力是做不到的。
总的来说,秦武王举鼎而死,大概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挖出秦武王的墓,看看尸骨是不是真的是“绝膑”,是的话,那就差不多是定论了。
举的是多重的鼎?
这个问题,其实两千多年前,楚庄王就问过了。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一路追击到周王室控制的疆域,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军,楚庄王就打听九鼎有多重。九鼎传说是夏商周这么一路传下来的,问鼎就是想取而代之了,就是所谓的“鼎革”。王孙满也聪明,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也就灰溜溜撤兵回去了。就这样,本来后世的我们有机会知道这鼎有多重的,就因为王孙满这一小聪明,变成没机会了。当然,鼎的轻重,应该也是周王所掌握的,王孙满这级别的,恐怕他也不知道到底有多重,但是又不能在楚王面前直接说不知道,还要把楚王的野心打回去,所以才有那番话。
龙文赤鼎,据说就是九鼎之一,据说而已,未尝亲见。商代的很多鼎上就有夔龙纹,所以有龙纹的,未必就是九鼎之一。当然也许龙纹赤鼎就是九鼎之一,剩下的也许叫龙纹青鼎、龙纹蓝鼎、云纹赤鼎之类。【划掉】三种纹,各配三原色【划掉】
按举重运动中的抓举世界纪录,也就是214公斤,挺举,前几天出了新的世界纪录,264公斤。秦武王举鼎,看怎么举了,算抓举,不会超过214公斤,算挺举,不会超过264公斤。一是鼎毕竟不是杠铃,越大越重,举起来就越不方便,二是现在举重运动员都是严格训练,科学饮食,就只干举重这一件事情,而秦武王,一来吃得没现代好,二来举重不过是训练肌肉的办法,不是什么专门训练,一国之君还得主持政事,举起的重量没法跟专业运动员相比,所以214、264必然就是上限了。司母戊鼎,832.84公斤,他是抱不动的,大克鼎,201.5公斤,估计举的就是这个级别的,稍稍能举起来,但是还是有点重,最后撑不住了。
秦武王不比现在专业运动员,还是应该量力而行啊……
从这个级别来说,传国重器九鼎,居然只有大克鼎的重量,考虑到相传是夏代就传下来的,好像也能理解,夏代的铸造技术当然无法跟西周相比了。不过,天子用九鼎,好像也就是从周开始的定制,商代还未必有,至少从被盗商王墓残存铜器里是找不到证据的。要说夏就有天子用的九鼎,不大可能。当然也可能是商人劫掠的夏朝铸造的较大的九个鼎,凑成了所谓的九鼎,作为征服的象征,沿用至周。楚庄王问鼎,可能原来的意思,只是打听打听周王用九鼎的规格,然后回去按规格自己也去造九个。但是王孙满为了唬人,才说天花乱坠地从夏说起。